贵州六盘水用政企合作模式助力基础设施补短板
六盘水市大坪子至董地一级公路(以下简称“大董公路”)穿越乌蒙山脉,跨过小镇乡村,从开工第一天,就为六盘水人民带来了希望——这是一条连通山里与山外的公路,也是一条六盘水人的致富之路。
图片来自:中国ppp基金
大董公路是六盘水市最大的PPP项目,同时入选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ppp项目库,由六盘水市交投公司、中建二局、中建国际、中国PPP基金共同注资完成项目资本金融资工作。中国PPP基金是由财政部牵头,十家国有大型金融、投资机构共同发起,是唯一的国家级PPP融资支持基金。主要通过股权、债权、担保等方式,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规划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其他重大项目中的PPP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图片来自:中国ppp基金
为老百姓建设致富路 脱贫有了新期盼
据了解,中国PPP基金作为唯一的国家级PPP基金,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同时努力推动这些项目的规范运作,提高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提升各方对项目履约及顺利实施的信心。
截至2019年2月28日,中国PPP基金累计已决策项目126个,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覆盖了27个省(区、市)的100多个地市,覆盖14个行业领域,涉及项目总投资额超10000亿元,累计拨款项目76个,涉及项目总投资额近6800亿元。
人民网 王紫 摄
在谈及PPP模式实施该公路项目的优势时,中建二局投资公司总会计师李大光坦陈:“PPP模式将成为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常态’,PPP模式的推广运用将为建筑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市场主体的建筑企业,应积极适应当前及未来政策调整及市场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投资带动优势,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形成“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运行模式,这有利于提升社会资本方的综合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厚源认为,PPP模式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政府在传统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各项问题。PPP模式有助于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成公共利益最大化。
据李大光总会计师介绍,“中建二局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大董公路一期工程,就是希望项目在完善六盘水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能够以实际行动带动当地多个产业的发展。除了资金支持外,中国PPP基金本身作为高标准的平台,加入投资就意味着对项目自身规范性的认可,也是对建设团队的肯定。同时为项目起到增信作用,使合作各方更有信心做好大董公路的建设工作。”
大董公路项目因何受到投资方的青睐?中国PPP基金投资业务部项目经理陈佐亮给出了答案。他表示,“六盘水市深处乌蒙山区,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我们希望通过投资六盘水大董公路项目,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参与到六盘水市的建设中,帮助当地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运输农产品,发展全域旅游等方式,解决就业问题,最终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陪伴乡村发展 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由于喀斯特地貌等特殊原因,土地贫瘠、人口贫困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六盘水的发展。大董公路途径乡镇贫困人口合计2.54万人,占途径乡镇农业基数总人口的11.36%。而大董公路项目的建设,无疑为当地带来了解决办法。
人民网 王紫 摄
“大董公路是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快速路、骨架性主干路路网‘两环八横八纵’规划布局中的重要部分,是对六盘水市城市道路网的加密与补充,是中心城区骨架路网中外环快速路的延伸。它包括大坪子至董地一级公路一期工程和高中教育城至鱼塘西路工程两部分,包含特大桥4座,大中桥18座,隧道3座。预计于2020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大坪子至董地的通车时间将从4、5个小时 缩短至20余分钟。”六盘水董大公路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盖昌义表示。
以上内容来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保健网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予以删除!邮箱:zhbj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