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两高”道路上阔步向前
本报记者 郭晓静 夏元
二○一八年八月二十四日,重庆国博中心,大量市民来到智博会现场,感受智能之美。(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崔力 摄
三月的重庆,生机勃勃,花团锦簇。
位于长寿区的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钢铁)炼钢厂房内,热气翻滚,一条条橙红色的钢带“新鲜出炉”。
90多公里外的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内,京东方第6代柔性生产线现场,一批用于手机、车载及可折叠笔记本等电子终端的柔性显示产品正陆续下线。
渝北区双凤桥凤鸣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锻炼的居民三三两两,欢声笑语。这个利用社区边角地修建的公园占地约6000平方米,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8-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数最高的1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榜单上,重庆赫然在列,成为了美好城市的标杆。
“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去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殷殷嘱咐,言犹在耳。
一年来,重庆牢记嘱咐,心无旁骛,保持清醒,努力打好“四张牌”,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让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
一年来,重庆立足实际、尊重规律,兜住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两个底线”,抓实就学、就业、养老三件事,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提升行动计划,让“近者悦远者来”,高品质生活日益呈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一个博览会引领一座城市
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8年8月,重庆成功举办首届智博会,并成为智博会永久会址。
“以首届智博会为契机,加快智能产业发展和智能化应用推广,是重庆抢占发展先机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表示,当前重庆正着力培育智能产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广智能化应用,加快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转变。
“自从有了机器人,现在我一个人能干以前四五个人的活。”在重庆红江机械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一线工人张正道说。在该公司从业20年的他,已经适应从手拿焊枪、扳手到操作机器人的转变。
与张正道同样,重庆綦江齿轮传动公司机加工组组长全虹宇,上班时只需操作生产实时监控系统,选取“零件”“工序”等指令,即可完成生产任务命令下达,“智能化操作让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多。”他说。
一年来,在国家重大战略及政策措施推动下,重庆着眼本地资源,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目前全市智能产业企业超过3000家,智能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形成。在此背景下,腾讯、阿里、京东等行业领军者相继在渝布局落子。
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已成为推动重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随着京东方第6代柔性生产线落户两江新区高新园,重庆成为京东方在西部地区投资金额最大的城市。后者强大的创新能力,提升了重庆在全球液晶面板及显示器产业“话语权”,促进本地汽车、电子、智能家电、液晶显示器、智能手机等相关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代表的创新主体,在重庆不断壮大。
2018年,重庆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95%,全市200多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创新驱动,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智博效应正在改变一座城市。
一座钢厂“淬火重生”
破除无效供给为产能发展腾挪空间
2019年1月2日,进入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重庆钢铁炼钢厂房内,职工张创举和工友一早就在岗位上挥汗如雨,“要完成最新的订单,大家干劲十足!”
自2017年底完成司法重整,重庆钢铁在2018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创下历史同期最高,其成功化解债务危机、经营危机乃至生存危机的表现,让钢铁界及全社会瞩目,亦成为重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代表作”。
2011年起,由于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错配、折旧成本及财务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等多重原因,重庆钢铁陷入困境。
以上内容来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保健网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予以删除!邮箱:zhbj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