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昕焦虑式狂吃保健品上热搜 中药保健品到底存(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保健 > 正文

吴昕焦虑式狂吃保健品上热搜 中药保健品到底存(2)

2019-03-11 05:29 作者:admin

  “若确诊为某种疾病,应以临床治疗为主,而不能寄希望于吃保健品来治疗,但可以借助它来辅助调节人体机能。”田芳营养师说,“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食品是医用食品,患者可以在医师建议下选择合适的医用食品进行营养补充。”

  医用食品全称叫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理解为“更适用于疾病状态”的食品。当出现进食受限(例如吞咽困难)、消化吸收障碍(例如炎性肠病或肠道手术后)、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例如肿瘤)下,对营养或膳食有特殊需要,就要用到这些专门加工配制的食品,且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食用。

  田芳营养师提醒:别老说长辈,现在青年人也很热衷于购买保健食品:买点青汁通便养颜,熬夜久了吃几片螺旋藻,外卖吃多了来几盒减肥酵素……您是否会掉到一个坑里,就是拿着某款保健食品说明书,来比对自己的“症状”,于是越看越觉得有必要来一盒。

  一般来说,长期饮酒、加班熬夜、膳食不规律、食物品种单调、全素饮食等情况下,营养缺乏的风险很大,如果生活方式调整有难度,那还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营养素补充剂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或者用一些功能型保健食品来提高人体机能的。

  不要迷信“秘方”“偏方”

  对于有些人迷信的“秘方”“偏方”,谢吟灵医生指出,影视剧中的“祖传秘方”“民间偏方”根本不属于中医范畴,有的只是一些民间传说,而更多的则是艺术虚构。

  正规的中医只有“古方”和“验方”。每一个时代的合格中医,对于古方、验方甚至民间土方都不会照搬照抄,都是继承、发掘、验证之后才会使用,到了现代,对于中医的诊疗手段、方法、用药更为规范和严格,正规的中医师是绝对不会随便采用什么奇异的、自己“发现”的、故纸堆里找到的“秘方”“偏方”的。

  但凡号称拥有“秘方”“偏方”的“专家”“权威”,要么是不学无术的江湖郎中,要么就是赤裸裸的骗子。

  治病和养生,有时会“相冲”

  不少老人一边吃药一边吃保健品,认为治病养生两不误。但其实,当药物遇见保健品时,两者的关系可并不像老年人以为的那么“美好”,有些药物和保健品会“相冲”,影响药效,甚至造成危险。谢吟灵医生提醒:

  阿司匹林“不爱”三七,藏红花。有心脑血管疾病,存在脑梗、心梗高危因素的老年人常会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液凝结成血栓的可能。出于对脑梗、心梗的惧怕,不少老年人觉得吃药还不够,喜欢服用具有活血化瘀成分的保健品或补品,尤其是含有三七、藏红花成分的。同时服用抗凝药物和活血化瘀成分的保健品,存在出血甚至流血不止的隐患,尤其是老年人的血管存在弹性降低、低脆性增大的特点,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皮肤淤斑、黑便、血尿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有脑出血的危险。所以在服用抗凝剂时,应避免服用含有上述成分的保健品。

  过敏患者少吃蛋白粉。蛋白粉不仅备受老年人喜爱,也是子女孝敬父母时最爱买的保健品。但是,市面上的蛋白粉各种各样,很多人挑选时只凭“进口”“国产”和价格,从不关心成分。有的蛋白粉富含组氨酸,这种成分进入人体后会产生大量的组胺,对过敏体质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即使正在服用抗过敏药,也会大大影响药物的疗效。

  “总之,平时服用药物的老年人如果要服用保健品,最好先咨询医生,了解清楚保健品的成分。即使少量服用,也最好在服用药物2小时后再吃。”谢吟灵医生说。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