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心!海南学生眼疾病初筛阳性率35.82%(2)
“我家孩子暑假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用手机玩游戏。”三亚市小学3年级学生的家长许丽华非常担心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对孩子视力的影响。对此,顾国贞表示,如今人们常用的移动电子设备如手机、IPAD等,也是近视形成和度数加深的重要推手。
除此之外,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也会影响视力。肖璇介绍,目前,在业界的共识中,每天两个小时在阳光下的户外活动能够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记者在对海口、琼中、琼海、三亚等多个市县的几所中小学校的随机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学校学生在校的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两小时。
“很多学生不愿到户外活动。特别是夏天,他们连体育课都不想上,宁愿待在教室里看书。”琼中一所中学的王老师告诉记者。
对于很多学校学生课业负担重以及户外活动不足的现象,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曾维陆表示,省教育厅对于中小学校学生的课时安排中有专门的要求,下午要安排不少于1课时的课外活动。同时,对课外作业的时间也有详细的要求,比如小学一至二年级作业当堂完成,不留课外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只布置语文、数学两科课外作业。作业总量中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高年级不超过45分钟。初中布置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的课外作业,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曾维陆表示,每年教育厅都会针对这些内容对各学校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但他也表示,在这个过程中,的确存在学校不严格执行的情况,“我们也不时会接到举报,并对学校进行查处。”曾维陆表示,保护青少年的眼健康需要各方努力,他呼吁学校和家长们要改变让学生靠“刷题”的方式提升成绩的思想。
“很多家长不知道,近视的不断加深,会带来很多可怕的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继发性青光眼等。这其中很多严重者会致盲。”肖璇表示,“即便是做了屈光手术,也只是帮助其摘掉眼镜,但会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近视度高于600度且伴有严重眼底并发症的一类高度近视称为病理性近视,常导致视力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失明。目前病理性近视已成为主要的致盲因素之一,位列我国致盲因素第二位。”顾国贞表示,高度近视的危害可能会在十几二十年后显现,但到那时再治疗已错过了最佳的干预和治疗时机。
持久的眼疾“狙击战”
拯救视力,须多方合力,学校、家长和
眼防控中心三方共管才不留空当
医疗机构:完善眼健康档案,动态监测
学校:培养保护视力意识,增加户外活动
家长: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时间
“青少年近视防控,我们要做三重防控、三级检查,并选择适当的干预方式等。”在多年的工作中,顾国贞总结出了防治近视的一些方法。
“三重防控就是要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预防近视眼的发展和预防近视眼的并发症。”顾国贞解释道。三级检查,一级检查是每半年进行1次裸眼视力及电脑验光检查,筛选初高位预警人群,发现视力有波动现象的学生,应及时记录在案,为进一步进行眼屈光检查提供科学依据;二级检查为屈光检查:对视力低于5.0的学生通过检测进行眼屈光分类,需进行视力、电脑验光、综合验光、眼压、眼底检查、眼前节、眼轴等检查,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指导提供科学依据;三级检查为视功能检测:对视力低下学生需进行视功能检测,包括斜视、调节与集合功能、立体视觉的检测等。检测的目的是找出学生视力低下的发生原因和类型,为其制定一对一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早干预和早治疗。
肖璇建议家长,每半年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检查监测,一直延续到18岁孩子视力相对稳定后。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防止近视发生的最佳方式之一。“户外光照度是室内光照度的数百倍,自然光线刺激视网膜中多巴胺的释放,阻止眼球在发育阶段被拉长。”顾国贞介绍,每天接受2小时以上,一周不少于10小时的户外光照,能让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降低10%。她希望学校、老师、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引导孩子进行更多的户外活动,“其实在户外活动并非一定要做强烈或者冲撞性的运动,哪怕是带着孩子们坐在太阳底下讲故事,或者做些温和的小游戏,对视力也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