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大创举(2)
络病学国际学术交流也如火如荼。迄今为止,越南、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成立络病学会,并不定期举行络病高峰论坛、络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地区)中医络病学的医疗、教学、科研的合作与发展。
获得一批国家研究成果
络病理论创新研究是近年来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典范,吴以岭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国家973、国家863、国家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课题30余项,围绕络病理论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一批国家研究成果。中医络病学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成为包括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硕士生的学习课程,累计近10万名医学生受益。
将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系统构建络病研究三大理论框架——“络病证治”“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形成指导临床疑难杂病、“脉络—血管系统病”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的系统理论,属于重大理论原创。络病理论指导临床心血管病科建设和发展,发展成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单位,显著提高临床重大疾病防治水平。络病理论指导研制出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连花清瘟、养正消积胶囊和津力达颗粒等10个创新专利中药,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和关注,7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6个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5个列入国家基药目录,5个列入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等颁布的疾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通络中药先后荣获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省部科技奖励30余项。
络病学研究仍在向更深入的领域进军。不久前,河北以岭医院院长贾振华教授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这既对开辟心血管事件链关键病理环节临床治疗有效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40年络病学研究的薪火传承。
络病学国际合作研究方兴未艾
随着络病学研究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多家国际医学科研机构相继与吴以岭院士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对通络方药开展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
大量络病学国际合作正在开展,美国杜克大学以及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医疗机构已经加入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中;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合作开展的“通心络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课题,以及与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合作开展的“中药肌萎灵冻干粉质量及作用机制研究”课题,均列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与荷兰莱顿大学合作的“复方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联合研究”列入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并围绕心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等领域开展合作;“密西西比大学—以岭天然药物研究院”将围绕中医药临床中心、药代检测、新产品研发等开展深入合作。
络学研究创新的丰硕成果开拓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新途径。随着每年一届的国际络病学大会,以及不定期开展的中韩络病论坛、中俄络病学术论坛等带来的国际学术交流,英文版《络病学》在世界各地发行,《络病学》英文版课程在新加坡中医学院、南洋仲景学院等海外高等医学院校开课,多个国家民众通过了解络病理论认识了中医药,更认同了中医药的宝贵价值。一批通络中药已经进入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市场,在国际市场中广受好评。
吴以岭院士在大会间隙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3000年之久的络学研究,是历史留给当代人的重大课题。中医药学是中国的国宝、特色,博大精深,随着它的价值被人们慢慢发掘,它也越来越受到西方人的重视和欢迎。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的5个子课题中,每个课题都有国外知名专家参与合作,通过国际化团队的研究数据、临床试验,来证实中医药的有效性,宣传推广中国的中医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希望络病学创新理论走向全世界,造福全世界人民,为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作出新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