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滇池的“订单”:渔民变身“生物治污人”(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正文

来自滇池的“订单”:渔民变身“生物治污人”(2)

2019-03-12 20:55 作者:admin

这些年,滇池的订单让张正全每年有一笔稳定的收入,他也开始接触云南省内不同地区水产站的项目,不断扩大规模、整修鱼种场,申请更多资质认证。2016年、2017年,开远市三角海和正水产良种场先后获评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云南省级水产良种场。

滇池的水变好了,张正全也有了新的方向。2017年、2018年,他陆续参与了云南省昭通市、开远市两个水库的生物治污项目。

参与污染治理的同时,自己意外成为“碧水保卫战”整治的对象。2017年前后,张正全位于云南省红河州黄草坝附近的网箱养殖基地,因为破坏当地水域环境被要求拆除、清理,与他一同被要求搬迁的还有另外上百家养殖户。这样的清理行动同时在全国各省进行,被业界称为“环保风暴”,有人损失惨重,有人断臂求生。

张正全没有太多挣扎,很快投入到更重要的生产当中,但这让他更清晰的意识到,过去单打独斗的野蛮生长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发展环境。尽管资金链紧张,他还是开始着手大规模的投入资源,整修渔场、增加设备,研究和关注与时下政策相符的产业,绿色、环保成为关键词。“现在和一些大学实验室、政府水污染治理项目有相对稳定的合作,还有70%的鱼是送到市场。”张正全说。

“水产站的人来指导过几次,建议我们划分出办公区、宿舍区,增加一些书面宣传。”张正全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他在云南省红河州地区的渔场有超过20年的历史,近年来也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和指导,规模化、规范化是他正在做的事。

今年,张正全的新目标是云南玉溪市江川区星云湖的治污项目,他在年前就已经与相关方联系上了。经济观察报记者注意到,昆明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也与滇池治理息息相关。作为昆明市的“一把手”保护治理工程,滇池受到了肯定,而星云湖、抚仙湖等流域所代表的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工作却被点名。

去年,环保部公布的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向云南省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中指出,云南省在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方面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湖过度开发、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九大高原湖泊“十三五”规划项目整体完工率仅为20%。其中,大理州划定《洱海流域空间规划》和洱海保护“三线”工作滞后。大理市政府擅自允许在保护区内“拆旧建新”,导致核心区大量违章建设,对洱海水质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大理、玉溪等市(州)未严格按照云南省“十三五”生态农业发展规划要求调整种植业结构,洱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等流域大蒜、蔬菜、花卉种植面积居高不下,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张正全是这场环境保卫战当中不为人关注的“细枝末节”,与他同在这个行业的人,有的吃了政策红利发财了,也有的扛不过整治破产了,更多的人则是过得不温不火。这些年,一次次在困境和机遇里出出入入,他也坦然了。是“养鱼的”也好,是“生物治污人”也好,这位朴实的养鱼人觉得,自己只是为了“生活”,没有想更多了。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