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粤菜师傅"工程 促进就业创业传播饮食文化(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正文

推进"粤菜师傅"工程 促进就业创业传播饮食文化(2)

2019-03-13 05:17 作者:admin

同时,我市鼓励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质量培训。充分发挥“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等各类培训载体的作用,大力建设“粤菜师傅”培训点,组织“粤菜师傅”培训学员分别与培训点、培训师傅签订劳动合同和《师傅带徒弟“一对一”培训协议》,培训学员在培训点工作2年内获得本省颁发的厨艺相关工种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培训点、培训师傅最高5000元/学员、3000元/学员的补助。

“大部分参与培训的学员都是低收入人群,收入来源极其有限,为了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我们也会提供一定的补贴和奖励。”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参与“粤菜师傅”培训的学员,符合条件并获得厨艺方面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最高2500元培训补贴,贫困家庭学员还给予500元生活费补贴。同时突出对高水平“粤菜师傅”的激励,对获得厨艺相关工种的高级技师,给予1万元高级技师生活补贴;对在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工作并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粤菜师傅”,给予最长3年的养老保险补贴。除了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外,我市还对建档立卡的参加“粤菜师傅”技能培训的精准扶贫对象,实行全免政策(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材费)和补助生活费、交通费等。

另一方面,我市也鼓励“粤菜师傅”们积极创业。目前,我市将粤菜师傅纳入了创业资助和创办初创企业租金补贴的补贴对象范围,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一次性1万元的创业资助和最高3.6万元的租金补贴。同时,我市正着力推进实施具有本地特色的“粤菜师傅”就业创业“彩虹计划”帮扶政策,发掘五邑各地有特色且易于推广的美食,组织开发形成整套创业项目,将餐馆的门面设计、菜式份量、价格标准化。对获得广东省颁发的厨艺类职业(工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粤菜师傅”,按照五邑菜系美食项目创办餐馆,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通过大力扶持“粤菜师傅”创业,着力形成“一村一店一菜”美食名村产业化发展格局。

形成江门特色“粤菜师傅”文化体系

去年开始,我市在积极开展“粤菜师傅”培训的同时,也在努力尝试开发五邑菜系,挖掘五邑菜的烹饪历史文化。先是组织人员,积极走访调研各级职业技术院校、行业协会、烹饪名师名家,深入挖掘五邑地区特色菜肴、点心和烧味,突出五邑菜系菜品特点,结合五邑菜系特色饮食文化、传统五邑菜系风味特色制作技艺以及本地烹饪餐饮行业的菜品标准或规范,完成编写“广府风味菜烹饪”“广式点心制作”“广东烧味制作”三个专项职业能力地方特色模块试题,建立完善了“粤菜师傅”相关职业资格评价、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层次评价体系。

为了填补江门五邑饮食学术文史资料的不足,我市还组织旅游发展促进会分别与江门市新会高级技工学校、台山市旅游局、开平市吴汉良理工学校等合作编写了《新会食志》《台山美食》《开平食志》,为“粤菜师傅”工程在江门区域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我市也在积极组织建设“粤菜师傅”五邑菜系研究中心,着力开展五邑菜系生成及五邑菜的学术研究,全面记录江门各地具备侨乡本土风味的佳肴名菜、烹调用料、烹制方法和文化历史背景,不断丰富江门饮食文化内涵,形成江门特色“粤菜师傅”文化体系,实现传统烹饪技术的薪火相传和开拓创新。

此外,我市创新打造“粤菜师傅+旅游”模式。将具有深厚和广泛人文背景的五邑菜系,融合江门市的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五邑本地特有的自然禀赋,依托现有蔬菜、畜禽、海产品的优良种养基础,通过五邑餐饮行业协会评选出五邑美食名品、美食名厨以及美食名店,挖掘推广乡村本土特色菜系,将美食与旅游同时推进,支持粤菜师傅回乡开办农家乐、小餐馆或外出创业,打造“邑菜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乡村产业化发展格局,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傅雅蓉 通讯员/人社宣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