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成国内第四大服务行业未来机遇与挑战将并存(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正文

医美成国内第四大服务行业未来机遇与挑战将并存(2)

2019-02-06 11:04 作者:admin

“做完以后面部肿胀,当天感觉像发烧一样,朋友看了说我做的就是注射填充。”根据卞女士的反馈,记者联系到该店负责人,对于美容美发机构并无医美资格的问题,该店负责人却称其合作的操作人员也仅仅是一个月才来店里一次,而其注射的暨肽活源也并非医美范畴。

实际上,为了分得医美“一杯羹”,很多美容美发机构都会当“托儿”,为医美机构拉客,双方合伙制造天价、瓜分暴利。而这种不符合规范的经营模式,业内称之为“渠道经营”。从美容美发美甲店到网红微商,只要能拉人,都可以成为渠道商,向医美医院输送客源,这些医院即被称为“渠道医院”。而卞女士显然就是所谓的“渠道客人”。

现有商业模式需转型升级

自医美行业在国内发展以来,“医美需谨慎,应优先考虑公立正规医院”就成为了行业与消费者的共识。可以说,在传统医疗市场中,大型公立医院占绝对优势,职务、职称高的医生通常是医治患者的最佳选择。但是,在医美市场中,医生的临床表现却不见得与其发表论文或资历正相关,反之,符合流行审美趋向并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的青年医生,往往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过去我们的宣传、销售这一块都是外包出去的,自从2013年不让承包以后,我们的营业额就大幅下降了。”北京一家军区医院的咨询医师告诉记者,目前医美行业的运营非常依靠宣传,这也导致即便在对公立医院的信任度超过民营医院的情况下,民营医院的营业额增长仍远大于公立医院。

不过,根据记者对公立医美整形机构消费者的调查,也有为数不少的消费者指出,公立医院的医生在术前的咨询过程中更倾向于“替消费者拿主意”且“态度不好不亲切”,“手术时偏保守术后效果不够满意”等现象也频频出现。

更有一位做过下巴手术的消费者对记者说,他在术后发现自己的下巴被一家三甲公立医院的首席专家做歪了。而他在向医院追讨责任时发现,该医院也没有针对医生的问责机制,对待手术问题只能草草应付了事,令他不得不失望而归。

“民营美容医院占据大多数市场份额主要源于其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设备更新快、美容产品替代快、服务意识强的优势,民营机构还可以倒逼公立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增强服务意识。不过,手段灵活的营销,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也是造成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的重要原因,有延误患者治疗或错误治疗的风险。”北京新星靓医疗美容脂肪雕塑中心院长张立彬表示,目前全国在卫生部门注册的医疗美容机构有 10000 余家,而经过逐级正规训练、达到卫生部要求的整形外科医生不足 3000 人,相对于国内庞大的需求,医生数目远远不够。

“医疗美容本质上是一个以医生为核心的行业,如何帮助医生建立具有差异化的个人品牌并让用户信任,是提升医美行业现状的关键问题。”他提出,在未来的医美行业发展中,不论公立还是民营机构都应凭借医生某专项领域的特长获取市场。

张立彬认为:“更重要的是,细化分工后,医生的技术特长要呼应时代的需求,通过钻研审美风尚的变化,医生要把握消费者特点,融合手工艺者式的定制化服务,祛除当下对于医美造就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产品的指责,为求美者创造更加有利的适应空间,就是为医美行业构建更好的从业生态。”(刘洋)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