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乱象、问题疫苗、共享单车押金退还、知(2)
“去年依法守护食品药品安全,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12360人,同比上升5.5%。”张军指出,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发生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吉林检察机关依法批捕18人。部署“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重点办理影响中小学、农贸市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的公益诉讼。北京、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检察机关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监管,5万余家不合格网络餐饮店铺得到整改,让群众点外卖更放心。
严厉惩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
“公交车坠江悲剧发生后,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指导意见,对严重妨害公交车辆安全驾驶的行为,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从严惩处,法治社会谁都不能任性。”张军指出,对社会高度关注的驾车撞人、砍杀无辜等重大恶性案件,最高检指导地方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依法批捕起诉。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新骗术层出不穷,让民众蒙受巨大损失。张军表示,最高检依法维护网络秩序,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43929人,同比上升29.3%,会同公安部加强境外执法司法合作,郭世闵、席欢等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起诉利用网络赌博、传播淫秽物品、泄露个人信息等犯罪15003人,同比上升41.3%。
同时坚决惩治“套路贷”“校园贷”所涉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起诉2973人。起诉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361478人,同比下降6.9%。
保护企业 防范金融风险
经济和金融领域同样少不了检察力量的介入。张军指出,最高检在司法办案中对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落实好“平等”二字。会同全国工商联调研座谈,充分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从已发3个司法文件中归纳出11项具体检察政策,严格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产权纠纷与恶意侵占、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等界限,强调审慎采用限制人身和财产权利的办案强制措施。将4起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印发全国检察机关参照。依法办理张文中等涉产权案,直接督办涉产权刑事申诉68件。坚持实事求是,全案错了全案纠正,部分错了部分纠正,既不遮丑护短,也不“一风吹”。
同时,最高检还参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司法解释,严惩破坏金融秩序犯罪。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26974人,同比上升10.9%,同时力促追赃挽损。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挂牌督办32起重大典型案件,起诉侵犯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犯罪8325人,同比上升16.3%。严惩扶贫领域腐败,起诉侵吞、私分扶贫资金等犯罪1160人。
开展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成为当前检察机关的“高频词”。据张军介绍,最高检依法开拓公益诉讼,2018年全年共立案办理民事公益诉讼4393件、行政公益诉讼108767件。其中,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59312件、食品药品安全41118件、国有财产保护10025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648件、英烈权益保护57件。
在环境保护当面,通过办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损毁的耕地、湿地、林地、草原211万亩,督促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2000万吨。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40万公斤,假药和走私药品9606公斤;督促追收国有财产257亿元;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30亿元,违法者必须为恢复受损公益“买单”。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