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偶像》第一季感恩收官(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保健 > 正文

纪录片《偶像》第一季感恩收官(2)

2019-03-14 13:12 作者:admin

  十年过去了,西北民间音乐成为了他的符号,大大小小的电视节目参加过,选秀比拼过,也成为了纪录电影的主人公,算是小有名气的独立音乐人。但是,他从没有忘记西北这片土地,依旧每年花至少半年的时间继续行走在西北乡间小路上,一个一个的打听,一家一户的拜访,他希望把濒临失传的宝贵音乐财富继承下来,加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加工、创新,让更多的人听到属于中国、属于西北的民间音乐。

 

纪录片《偶像》第一季感恩收官

 

  穿过戈壁与黄土地,黄河最终流入到渤海,在西北的版图上,搜寻到比小众音乐更要冷门的西北民间音乐,而后最终会流入何方?也许是比西北更远的地方,甚至跨过了整个渤海。

 

  2.在生活的泥沼中,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这些独立音乐人行走、创作,记录自己作为芸芸众生一员的生活与兴叹。人们听着他们歌里唱的故事,因为共鸣而感动,但在这个推崇个性的年代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众生”中的一员,鹤立于人群之上才是更多人所追求的。

 

  “斜杠青年”何教授,他既是个独立音乐人,又是一名普通炼油厂工人;既是个网红段子手,又是一名演员;年轻时候唱金属,现在唱民谣。他身份众多,听起来很酷,可他最想过的就是“傻日子”,每天工作结束和老婆坐在家里看电视,就是****的日子,很开心。“高高兴兴活一辈子也是一种成功,没有梦想,没有追求,像傻子一样活为什么不行呢?很多人也确实这样活一辈子,你难道说人家不成功吗?”。

 

  结婚生子、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每个人都说这是眼前的苟且,但如果不懂得普通日常的光辉,我们又将用什么去对抗生活的一地鸡毛呢?

 

  如果说何教授来自“人间”,麦子一定来自“天上”。90年代从西安来到北京,在中国摇滚乐最鼎盛的时期,混迹树村,20年后,他不唱摇滚了,乐队解散了,他拾起民谣,嗓音已开始沙哑。他没有上过班,誓言与这个金钱世界毫无关系,却仍然需要一日三餐,矛盾又执着的追求着“微”的奥义。达摩洞中打坐,却不想遁入佛门,对于麦子来说,这或许就是“苟且”之上,生活最理想的状态。

 

  就像即使我们生活在泥沼之中,但是有人依然仰望星空。星空是同一个星空,因为人的不同,而所看到的星空不尽相同。

 

  3.生长在“地下”的独立音乐人

 

  泥沼之下仍然存在着一群热爱独立表达的人。来自上海的说唱歌手Naggy和Mr.Trouble因为说唱歌手的身份比平常人更加勇于独立表达。

 

  Naggy被很多大众耳熟能详的rapper所敬仰,他唱了大多数人不敢唱的东西,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在任何时代都称得上是勇士, Mr.Trouble从大学时期开始接触说唱,他说“说唱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歌词,要传递信息,表达独特的观点,才能让别人信服你。”

纪录片《偶像》第一季感恩收官

 

  高晓松说:“hiphop的基本精神是自由,一定要自由地表达自己看到的想说的。”说唱的世界最自由,你可以写下任何你想写的话。股票、电脑或汽油,美味的食物或你为什么憎恨一个人。你可以咀嚼你的失败,也可以夸耀你的成就,以上都是真实的情感。

 

  表达不是堆砌辞藻,独立音乐人唐映枫的《儿时》能够引起共鸣,这就是表达真实情感的力量。80后怀念童年,可能会听罗大佑的《童年》,而90后的童年是《儿时》中的玻璃珠,英雄卡,大白兔。唐映枫说这是写给90年代人的一首歌,这是我们真实的童年。

 

  来自武汉的独立音乐人冯翔始终相信音乐的作用不仅是娱乐,它还是与心灵沟通的桥梁。面对每天不一样的武汉,心中对以往故土和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汉阳门花园》、《六渡桥》、《黄鹤楼》,冯翔用音乐道出了他儿时记忆和对外婆的思念。

 

  独立音乐源于最直接的生活感悟与最纯粹的情感表达,音乐词曲中不同的情绪来源于生活富裕的喜怒哀乐。最后能够完整重现时代的,只有生活本身而已。生活在世界角落里的人们,失去了重要的人的人们,失去了青春的人们,发着愁的人们,因此才会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纪录片《偶像》第一季感恩收官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