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市市长尚朝阳:发展茶旅融合、茶食和合 向“幸福产业”谋幸福(2)
尚朝阳:总理在总结2018年工作时指出,精准脱贫有力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其中河南省减少121.7万、占全国的8.8%,33个贫困县有望摘帽、占全国的11.8%。
信阳有18.8万人有望脱贫、占河南省的15.4%,6个县有望摘帽、占全省的1/5。
5年来的持续攻坚,不仅让信阳69.9万贫困人口脱贫,而且让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推动县域治理贯彻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把现有的支柱产业、骨干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撑和农民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在农民和产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用好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这张牌,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等改革任务,破解了制约发展的难题,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
2019年,是我们决战决胜脱贫的攻坚之年。越到最后时刻,越要瞄准靶心,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们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重点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重点关注因病因残致贫户、无劳动力户,突出抓好“六类人”保障兜底,确保再脱贫5.2万人、全市整体脱贫摘帽。6个拟退出贫困县,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抽查。坚持政策不脱、帮扶不脱、责任不脱、监管不脱,更加注重增强非贫困村发展能力、产业就业帮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巩固脱贫成果。加强对未脱贫县淮滨县的工作力度,确保高质量脱贫摘帽。加大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浉河区、平桥区脱贫攻坚,完成16个贫困村8800名贫困人口退出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是国家送来的“金手杖”
东方今报: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作为责任主体,信阳将怎样用好这个政策“红包”?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别是毗邻兄弟省份的城市竞相发展,增强信阳对鄂北、皖西的影响,发挥对周边要素的吸纳集聚作用。信阳准备如何做?
尚朝阳:《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是国家给我们送来的转型发展“金手杖”。在重大工程、项目、政策、改革方面给信阳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
项目“助跑”,才能发展有力。要抓住重大政策机遇,就要紧紧扭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这两个“牛鼻子”不放松,围绕这些国家级战略部署,抓紧时间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并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达效。
目前,我们谋划了2019至2025年淮河生态经济带项目共计11大类2461个,总投资约1.71万亿。2019年新开工建设项目1113个,总投资3810.1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005.84亿元。
我们正积极谋划合作,加快项目进度。与安徽六安市有关领导沟通协调涉及两地的合康高铁、大别山、阳新等高速公路以及桥梁、河流治理等重大项目谋划推进事宜,与江苏淮安市对接,做好参加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发展协调会(淮安)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中,我们与黄冈、六安、安庆等核心区开展市际合作,规划一体布局、空间一体延伸、基础设施一体对接、产业一体发展、公共服务一体优化等“五个一体”发展格局。目前已与黄冈、六安分别签订了《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别山革命老区交通运输项目合作协议》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旅游发展合作协议》等,共同推进京九客专、西合高铁及一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跨省骨干交通项目;依托大别山红色、绿色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协同开发,打造大别山区域旅游协作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