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亏”乱吃药 小心反伤肾(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正文

“肾亏”乱吃药 小心反伤肾(2)

2019-03-15 09:29 作者:admin

  运动与饮食同等重要,不仅刺激胃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还扩张血管,保护肾脏。运动要遵循“三五七”原则,“三”指一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五”指一周运动不少于5次;“七”指运动后心率为170/分钟减去年龄。

  很多中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可以采取以走路为主的锻炼方式,每天快走半个小时以上,“昂首挺胸、大步流星”。

  运动能护肾,不仅能调节体温、有益身体健康,还能排毒减肥。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只能让小分子代谢废物排出,太大的毒素分子就要靠人主动出汗来排泄。

  与提倡运动相对的,余学清提醒不能久坐。

  他指出,有一项统计显示,每天静坐超过10小时的人群里,年轻人多,平均年龄才37.8岁,六成半是男性,他们同时也是高BMI人群、高能量摄入者,“坐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不在少数,这一点尤其对护肾有害。

  总之,保肾护肾更需要行动起来,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才能肾康体健。

  尽早发现肾病 鼓励大家早起多照镜子

  国内著名肾科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行政主任、大内科副主任梁馨苓在大讲堂上教大家如何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肾病早期,有人会出现头昏、头晕、头痛、疲乏、失眠、血压升高等症状,但往往意识不到是肾出问题了,往往求错医、断错症。

  等到肾功能下降超过75%,患者出现贫血、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等严重不适时,再据症寻医,已是终末期肾病变。

  她特别鼓励,不分男女,早起多照照镜子。这可不为“贪靓”,只为尽早发现自己的眼皮有无肿亮,面部是否欠血色、无光华;再低头看一看,两条腿有没有水肿。

  关注肾健康,可从关注自己尿液开始。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异常、排尿困难或疼痛、夜尿增多,都可以是肾脏病早期症状。尤其是尿液放了一段时间后,表面细小泡沫不消散,尿色像淘米水,或者发红、浓茶色甚至酱油色,尿量小于1000毫升或多于2000毫升,要到肾专科进一步排查。

  年龄不大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腰痛,血压升高,或者呼气带尿味,也要警惕是“慢肾”早期信号。

  除了自我监护身体状况,梁馨苓教授建议大家每年定期体检,而且一定要检测血压、尿常规、抽血验肾功能、做肾脏B超。

  有高血压、糖尿病、全身性感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肾脏病家族史,有肥胖、高尿酸、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或65岁以上者,是慢肾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要密切关注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肾损害。

  精彩问答

  担心喝太多水?

  建议饮水量为前一天排尿量+500毫升

  问:一直在说人需要每天喝8杯水,每杯250毫升,这科学吗?肾有问题或者水肿体质的,日喝水量多少为宜?

  省医肾内科病区主任叶智明:

  为保证身体健康,排泄与代谢通畅,正常人多喝水是必需的。但如果肾有问题,多喝水排不出,会导致水肿、血压增高,反而有害。我们建议,可以留意自己前一天的排尿量是多少,往上加500毫升作为饮水量,就足够了。

  要提醒的是,如果“慢肾”者出现少尿,即日尿液量不足400毫升,或者合并了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出现水肿时要适当限制饮水量,请遵医嘱。

  尿出了泡泡怎么办?

  “泡泡尿”如果消得快就别太慌

  问:看到马桶里尿起了泡泡,我好慌!去检查了一下尿蛋白,一个“+”,更慌了,接下来是不是要穿刺了?

  省医肾内科主任医师王文健:

  关心自己,注意细节,及时检查,这都非常值得表扬!

  “泡泡尿”其实很常见,或者说尿在马桶里,容易产生泡泡。如果泡泡不太多,或者是大泡泡,而且消得快,就不用很慌张的。如果泡泡细小且难消,尤其是静放一段时间还在,那就建议进行尿常规检查。有“+”号,显示有微量尿蛋白,看是否吃了大餐,过度运动等,首先进行生活方式调试;如果改善生活方式、药物干预等处理都不行,才需要做肾穿刺,以病理检测确认肾损情况。

  长了肾囊肿如何处理?

  良性肾囊肿一般不用理它

  问:体检发现肾长了囊肿,会不会恶变?需要保守吃药还是手术?

  省医肾内科行政主任梁馨苓:

  良性肾囊肿其实不少见,一般不用理会它,只有超过3厘米了,或者对肾功能造成影响,才需要处理它。只要微创手术,进行穿刺引流就行,当然也可手术剥除。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