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郑树:出门诊带学生做课题(2)
2019-03-15 10:30
作者:admin
她小心翼翼地搬出那个老旧的黄色长木箱子,“锁坏了,但显微镜还是好的,”她抚摸着老朋友——1956年末,她前往上海参加肿瘤病理培训,就带了这台显微镜去上课,从此开始肿瘤诊治领域一生的攀爬。
1958年,她从上海学习回来,在浙医二院开设病理科,很快在全省有了名气,各地医生都前来进修学习。这台显微镜,还伴随她参与撰写中国最早的一套肿瘤学专著,担任近13年浙江医科大学校长,从校长的位子退下来后,回到肿瘤研究所继续干科研。而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她率领团队到海宁、嘉善地区开展大肠癌筛查,经过二十年11次肠镜随访,首次证实在我国筛查可以降低发病率,在海宁大肠癌发病率降低了31%。
如今,再没有什么事情,能让88岁的郑树动怒或耿耿于怀。
仍有些伤逝让郑树惋惜,2018年,郑树送走了金庸先生。他曾赠予她一幅字,“郑人高义,树木树人”,里面暗含了郑树的名字与事业。她很喜欢,一直悬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这既是赞美,更主要是勉励。”
1948年,郑树考上浙大医学院的前一年,世界医学会在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基础上制定了《世界医学会日内瓦宣言》,这是对每一位医生的准则和希冀,也是郑树对自己的底线和要求。第一句就是,“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