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中医人,死是中医魂!家属、弟子、医护人(2)
“住院期间,他有几句话对我印象很深:第一句:置生死与度外。第二句:问心无愧方乃真君子。”他说,“邓老硕德难量,一代名医流芳百世,一代名师教泽流长。”
回想起求学之时,读书艰苦,刘小斌等3人跟着邓老读研究生,又要查房,又要读书,邓老便从自己的薪金里拿出30块钱接济他们。学生们不肯收,邓老便让学生们读《东垣老人传》,用李东垣和学生罗天益的故事勉励他们。“邓老的学术就是我们这群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并不因为他的生命而停止,而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弥留之际,邓老还跟刘小斌谈起,他在晚年救了两个重症肌无力小孩,现在都已长大成人。刘小斌告诉记者,邓老近年来救助的重症肌无力病人已有132名。
病床之上,邓老也没有忘记交党费。“他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使中医走上正轨。”
刘小斌透露,2017年,邓老便立下遗嘱。10日,这份遗嘱解封,只有短短的手书几行字——
我能留给儿孙最大的遗产为仁心仁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笔遗产早已交给两个儿子。
邓铁涛研究所之一切所有,非我之财务,其所有照旧与附一院及中光共管。
刘凤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
切实感受到邓老对青年学子、医生的重视
“他100岁高龄之时,我们科室去拜访邓老,他还在跟我们讲中医怎么去发展,讲中医在临床怎么去治疗疾病。”刘凤斌说。
1995年,邓老设立了邓铁涛奖学金,时年正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的刘凤斌成为第一届奖学金的获得者。“当时切实感受到邓老对青年学子、年轻医生的重视。”
让他印象很深的是,1999年,当时已经近90岁的邓老还经常到医院查房,救治一些危重的患者。
“邓老长期指导我们,要用中医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诊治疾病。他经常给我们列一些书目让我们去学习经典在临床的实践应用。”他说。
陈瑞芳(邓铁涛关门弟子)——
邓老说:“我是广东人,一定要看羊城晚报。”
2011年,48岁的陈瑞芳拜已经95岁的邓铁涛为师,成为他的关门弟子。
1月2日是这对师徒最后一次见面。陈瑞芳问道:“你能不能记得我是谁?”邓老很快回复:“当然记得,你就是陈瑞芳啊,谢谢你来看我!”
徒弟一句“身体健康”,邓老很快回复“新年快乐”,思维敏捷、清晰。
研究邓老养生之道多年,陈瑞芳一直牢记着邓老的一句话:“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
如何修心立德?邓老曾说:我的成就,大多数是病人给我的。“他说:病人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一定要对他负责任,你只要有仁心和仁术,病人把才会把效果告诉你,我们才能总结出经验。”
谈起邓老的养生之道,陈瑞芳认为,邓老保持康健的饮食秘诀就在于“杂食不偏”。牛奶、核桃、淮山都是邓老平时爱吃的食物,但他也认为,一定要把握好饮食的度。
此外,邓老非常强调人要运动,他每天必打八段锦,一直到102岁住院之前,他每天仍然在家里打两次八段锦。
李国桥(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春辉(广东省名老中医)——
你们要一辈子做中医,把中医发展到全世界
天色渐晚,邓铁涛60年前的两位学生结伴来到追思厅。
1955年毕业的李国桥和李春辉,曾今的班长和副班长,如今,一个因将青蒿素应用于临床消灭疟疾而世界闻名,一个则是专注于研究疑难杂症的广东省名老中医。
“我们是邓老最老的学生,每年正月初一都要去拜访老师。我还想不到,以为今年初一还可以看到他。”李国桥说。
“每年拜年的时候,我们都跟他汇报我们的治疗理念,他都鼓励我们搞中医。”李春辉说,“邓老很重视中医的发展,他提出要做‘铁杆中医’,跟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做一辈子中医,把中医发展到全世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