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河洛万象新(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正文

绿染河洛万象新(2)

2019-03-15 14:03 作者:admin

道路的“绿廊”在织就,河流的“绿带”也同步铺展,全面推进伊、洛、瀍、涧及黄河、北汝河、小浪底等主要河渠湖库沿线绿化,让“绿带”随河渠延伸、沿湖库环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洛阳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质,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深深根植于河洛大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绿色幸福感。

以“11555”工程为统揽,洛阳实行隋唐遗址公园“一心”北扩东延,环城高速“一环”提质完善,伊洛瀍涧黄“五河”全面绿化,邙山、周山、龙门山、万安山、首阳山“五山”筑绿色屏障,实施二里头遗址、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五都”生态保护,统筹“绿廊”“绿带”“绿园”“绿岛”“绿业”“绿村”等“七绿工程”,让河洛大地处处碧绿满眼。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累计完成财政投资18.5亿元,累计完成造林工程54.6万亩,实施森林抚育和改造262万亩,加快形成“青山相望、绿带贯穿、森林成片、绿点均布”的绿化格局。

“从全域林业生态建设到‘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再到全面打响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洛阳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落实,频次之密、力度之大、成效之多,前所未有。”洛阳市林业局局长郅书安说。

坚持精准施策,150个小游园以绿惠民生

绿树环绕,青草如茵,蓝色地坪,红色步道,传声筒、攀崖、沙坑、秋千、卡通小蚂蚁……这是西工区新建成的龙翔游园的优美场景。“出门满眼绿,开窗闻花香”,步行其间,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

长期以来,洛阳林业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提升往往大水漫灌,用平均数替代了绝对数。比如,森林集中在南部生态涵养区,区域分布不均衡;洛浦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等规模虽大,距离较远的群众难以便捷地享受。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16年以来,洛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精准为民要求,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让绿色走出大山,让游园贴近群众。

在兴洛湖公园,栈道逶迤,亭台掩映,竹石相间,湖光潋滟,湖畔的“城市驿站”临水而建,为广大市民提供休息、志愿服务、便民查询等日常服务,是中心城区“小游园大民生”的示范。

从“脏乱差”到“绿而美”,从“可远观”到“能触摸”……三年间,150个四季有绿、功能齐全的小游园在洛阳中心城区遍地开花,如诗如画。

洛阳还对宜阳县锦屏山、汝阳县瑞云山、新安县枕头山、偃师市首阳山、伊川县龙凤山、嵩县玉皇山、洛宁县凤翼山等一大批城市森林公园实施了提升改造,着力打造城市的生态屏障和天然氧吧。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郭建平说,小游园建设既满足了人们健身、休闲、娱乐、改善人居环境等多重需求,也提升了城市品位和生态景观。

推动绿色富民,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栾川县陶湾镇协心村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但人均耕地不足半亩,贫困人口多,“守着金饭碗讨饭吃”。

在省、市扶贫工作组帮助下,该村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子。农家宾馆、游客服务中心、自行车道、采摘园……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依靠旅游业带动,栾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4784元增加到2018年的9800元,贫困人口由8.9万人减少到2.28万人。去年年底,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上,栾川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洛阳市副市长王军介绍,在生态绿化建设中,洛阳市注重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乡村旅游、沟域经济等绿色产业,推动绿色富民。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刻在人们心里,并在洛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嵩县、洛宁等地,依托传统村落、山水风光、休闲农业等资源,嵩县手绘小镇、洛宁爱和小镇等旅游特色小镇、乡村创客基地、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等新兴业态蓬勃兴起。

在新安县,当地政府把矿山修复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对北冶镇马行沟矿区连片治理近2000亩,并种上了花椒、石榴、薄皮核桃、中药材等,废矿坑变身“绿色宝库”。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