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2)
开学了
2月25日,潘平忠老师抱着新书走进教室。
2月25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永镇阶你村孖尧教学点唯一的老师潘平忠和他的18名学生迎来了新的学期。 今年48岁的潘平忠是榕江县平永镇阶你村人。20世纪90年代初,他得知家乡空缺教师,便回到家乡,当起了一名代课老师,这一干就是28年。目前,潘平忠为在这里上学的一年级学生教授语文、数学、美术等课程。教学之余,他还为学生们做营养午餐。 潘平忠说:“孖尧教学点硬件设施逐步得到改善,有了操场、食堂和图书室。如能有新的老师来,我们村里的孩子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新华社记者 刘续摄
“钢铁驼队”的养护师
2月26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北车辆段修车车间职工对列车上心盘铆钉进行切割。
随着中欧班列(郑州)实现每周“九去八回”的开行,这支“钢铁驼队”的检修任务也进一步加重。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北车辆段的检修大库内,职工们按照严格的作业标准,分别对车辆转向架、轮对、车体、钩缓、制动这五大类进行50余道工序的分解、检修,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
新华社记者李安 摄
夜访秦岭西成高铁隧道
2月28日凌晨,西安电务段鄠邑电务车间信号工高跃飞在西成高铁纸坊一号隧道里执行防护任务。
西成高铁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其中有45公里的连续长大坡道,纸坊一号隧道和清凉山隧道之间的路段是高铁设备养护的重点区域,铁路工人们只有在深夜旅客列车停运的时段内对线路及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以确保西成高铁的安全运行。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乌镇春晓
2月25日,乌镇景区一处庭院内春意萌动(无人机拍摄)。
随着气温升高,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景区春意萌动。
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苗山坡会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十七坡”现场,苗族群众跳芒蒿舞和芦笙踩堂舞(2月21日摄)。
“坡会”是春节期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以苗族为主的多个少数民族聚会娱乐的民间传统节日,是展示绚丽多彩的苗族文化的主要窗口,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苗族系列坡会群”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融水充分利用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将旅游业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支撑,让苗山群众走出了一条通过旅游扶贫促产业发展的致富路。201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687.79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78.47亿元。过去两年,每年有近万人通过旅游实现脱贫摘帽。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 摄
“水墨”盐湖
工人在山西运城盐湖作业(2月27日无人机拍摄)。
眼下正值山西省运城市盐湖铲收芒硝的忙碌期。从空中俯瞰,盐湖呈现美丽的线条和几何图形,犹如一幅幅天然的水墨画。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