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家人,让老人远离保健品骗局(2)
该负责人表示,如今非法会销的套路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打“健康牌”“科技牌”“亲情牌”外,“家电下乡”“文化下乡”“扶贫”“投资”等时代热门话题都被作为会议营销的口号广泛炒作。其次是销售“套路”程序化。除了固定地点的体验会销、“送礼”会销等传统手法外,科普会销、联谊会销、旅游会销、餐饮会销、“返本”会销等老年人易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不断出现。除了传统的保健品、保健器材等产品外,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穿戴产品、床上用品、玉器、收藏品等,凡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会议营销推销的产品。
子女的关爱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到底是怎样的“魔力”,竟让众多“历经沧桑、阅历丰富”的老年人频频上当?心理专家分析,老年人群体都比较注重自己的身体,不能或者不敢正视由于年龄原因导致的身体每况愈下。所以,只要宣传对身体有好处的保健品都会买。退休后,老年人很少再像工作时那样与人打交道,缺乏交流。如果儿女不在身边,尤其是那些独居老人,他们更希望与人交流。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搞感情促销,往往“大有收获”。老年人往往留有养老钱,加之每个月的退休金,舍得花钱买保健品。退休后,老人们基本上半脱离了社会,思维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迟钝,分辨不出好坏真假,加上爱占小便宜的人之本性,更加容易上当受骗。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防范“非法会议营销”一定要记得以下几点:日常生活中合理消费,不相信免费的馅饼,不贪小便宜;不盲目参加任何以销售产品为目的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如发现“非法会销”,及时向执法部门投诉举报;不要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有保健功效的产品;不要购买宣传资料或口头宣传、明示或暗示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效的产品。
也许,保健品确实不能治病,但它却能“治疗”许多空巢老人的孤独症。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儿女们为了生计大都在外打拼奔波,很难照顾到家中的老人,当老人孤独寂寞、身体欠佳之时,那些保健品销售员及时送去了“关爱”,一下就抓住了老人的心。如今,很多子女都在为父母热衷购买保健品而苦恼,不明白老人为什么喜欢去销售保健产品的场所。其实,老年人之所以痴迷于那些所谓的保健品,正是老人渴望关爱、渴望健康的心理在起作用。
该负责人建议,老人们遇事应与其子女沟通,认清这类非法营销手段的套路,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如果拿不准,记得一定问一下儿女,他们才是真正值得信任的亲人。作为儿女,要多抽出时间陪陪父母,不仅要关心老人的吃穿住行,更要多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常回家看看,陪老人一起说说话,谈谈工作、孩子等,让父母多了解子女的生活;要定期带老人去正规大医院体检,老人生病了要及时带他们到医院就诊,让他们感受到儿女的理解与关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老人一起出去旅游购物,让老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等。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