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营销套路深 医美APP或重塑行业生态(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正文

医疗美容营销套路深 医美APP或重塑行业生态(2)

2019-02-11 06:56 作者:admin

医美APP新氧发布的《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揭示,90%毁容源自“三非”,即非正规机构、非专业医生、非CFDA认证产品。医美黑市的重灾区在肉毒素、玻尿酸、超声刀和热玛吉,这些项目中充斥着假药、水货和山寨设备。一些完全没有经过国家认证的非法药物比如溶脂针、童颜针、人胎素等,通过各种非法渠道甚至是以假药的形式进入市场。“拿溶脂针来说,到目前为止,市场上的溶脂针没有一支是合法的。”薛红宇说,然而,总有患者因打溶脂针造成脸部凹陷,来找他引流修复。

而由于玻尿酸注射不当造成的血管栓塞案例更是屡屡出现。“10例栓塞中,9例都是玻尿酸注射造成的。”薛红宇说,比例之高,令人触目惊心。“因为非医注射者不懂解剖学,不了解血管的走向,一旦打到血管里,就会进入血液形成栓塞,导致溃烂、偏瘫、失明等重大伤害。”

生造概念噱头:

炒作成行业“明规则”

打开某家医美机构对旗下医生的介绍,什么世界吸脂冠军、面部魔法师、亚洲面部抗衰第一人……头衔之多、名目之花哨,令人目不暇接。

“这都吹上天了,还是我吗?”医学博士雷华第一次在机构的网站上看到对她“大咖”、 “宗师”的“隆重”介绍时,吓得不轻。而网站的工作人员却高兴地说,“太好了,你来了,我们终于有了个真博士,不用瞎编了。”

夸大包装和炒作成了行业“明规则”,不光是医生,概念更是满天飞。医美新名词新概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即便是专业医生也难以辨别。身为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脂肪移植学组组长的李发成教授一次看到某机构宣传他们“独创”的“土麦森吸脂技术”,以为是什么新科技,到专业网站搜索也没找到,经人提醒才发现原来就是英文“tumescent”的中文音译,“tumescent”其实就是肿胀麻醉术,是吸脂手术的第一步即注射肿胀液。“起个洋名儿,最好谁都不懂,为的就是蒙你没商量。”李发成无奈地说。

巨大的利益之下,一些厂家和进口代理机构也加入了炒作的狂欢。“拿进口的乳房假体来说,不断地变换中文名字,价格越炒越高,求美者不明就里,只能被牵着鼻子走。”有美国同行听说了中国一对假体的价格难以置信,以为自己听错了,专门来找李发成核实:“Fourteen or four(thousand dollars)?(1万4还是4000美元?)”李发成无奈地说,“Fourteen!”

包装营销套路深:

忽悠“整形改变命运”

整整一层楼都是一排排电脑桌,每个电脑桌前都坐着一位咨询师,这“壮观”的场面令一位整形医生目瞪口呆,“上上下下都被业绩绑架了!这哪里还是医院?”

莆田系在医美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就是率先在医院设立了咨询师和运营人员岗位,并将商业公司普遍采用的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应用于医美领域,把医疗当作商业来经营。在“业绩”大棒指挥下,医生也不自觉变成了咨询师的“同谋”,于是,“本来只想做个双眼皮,结果又开了眼角;本来只想垫个鼻梁,却做了个鼻综合”的现象比比皆是,还有匪夷所思的所谓风水整形、开运整形也借势流行开来。“过去我们说,知识改变命运,现在整形机构宣传说,整形改变命运!”这位医生苦笑着说。

相信“整形改变命运”的姑娘小李梦想着通过整容变成网红主播挣大钱,与高薪招聘女主播的北京璀璨盛世文化公司签下合同后,公司承诺“免费整容”,要把她包装成网红,但需要她自己贷款。一番折腾后,小李非但没有挣大钱,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最后被迫到KTV兼职挣钱。原来,该公司与经营不善的某医美诊所相互勾结设局,诱骗女主播办理分期贷款,然后五五分成整容款项。今年五月,北京警方打掉了这个诈骗犯罪团伙,但对小李而言,这场噩梦带来的阴影始终难以抹去。

“这不是个例,去年就有好几个上门找我们合作,说把你们的地方借我,每天保证你有20台手术,然后分成。他们有专人登记安排手术,还有专人办理贷款手续,一条龙服务。”王琪钰说,因为感觉来路不明,最后她以“接待不了”为由拒绝了“合作”。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