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调查:游戏成瘾被列入疾病 如何规范治疗(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游戏成瘾调查:游戏成瘾被列入疾病 如何规范治疗(2)

2019-03-20 06:34 作者:admin

  郝伟表示,游戏成瘾意味着患者因为玩游戏影响了自身的社会功能,并且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患者对游戏有一种强烈的饥渴感,以至于将其放在生活的首位。就游戏成瘾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等领域造成重大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至少12个月。

  北京安定医院成瘾医学团队副主任医师盛利霞说,游戏是否成瘾,首先要看他(她)是否对自己玩游戏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比如,有些患者明知很多问题是因玩游戏引起的,仍然继续玩游戏。医生还会考察患者是否因为玩游戏影响了个人生活,比如,一味地玩游戏,有工作不去做,该学习不肯学,甚至伤害了身体健康,这都属于游戏成瘾的症状。

  “从临床角度来看,失控是最基本的特征。”郝伟解释,即明知有害,还是控制不了使用的时长和频率,惩罚措施对他们来说收效甚微,游戏是他们的第一需要。游戏成瘾也有耐受性,打游戏时间越来越长,就像酒精成瘾的人,酒会越喝越多。与此同时,游戏成瘾也有“戒断症状”,还容易反复。不让游戏成瘾者接触游戏,他们也会“烦得要死,跟你拼命”。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医生朱晓昱分析,作为疾病定义的游戏行为模式,与生活中常见的爱打游戏并不相同。爱打游戏多是侧重于喜爱和兴趣方面,将游戏作为生活爱好之一。而游戏成瘾强调打游戏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无法自拔。

  诊断不能扩大化

  游戏成瘾确诊为精神疾病后,如果只是阶段性的困扰,通过正规治疗,完全可以痊愈

  吴力(化名)是北京一家国企员工,在朋友圈里玩游戏相当有名。最近,他有点烦,朋友总是半开玩笑地问他:“你知道你被列入精神病行列了吗?”

  游戏成瘾是否属于精神病?不少人对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不解,是因为对精神疾病有一些错误认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认为,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一种新疾病,是想呼吁人们更加关注这类疾病,加强识别、干预和预防,以减少游戏成瘾的发生,降低其导致的不良影响。

  黄悦勤告诉记者,普通人眼里的精神病,在医学上被称作重性精神病,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受损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动紊乱等,并且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它与游戏成瘾诊断分类不一样,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不一样。游戏成瘾一旦确诊为精神疾病,如果只是阶段性的困扰,通过正规治疗,完全可以痊愈,不会让人带着“精神疾病”的标签过一辈子。

  “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中,绝不等于游戏成瘾就是精神病。”郝伟说,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所谓的精神病是指“神经不正常者”,而精神疾病的范围不仅包括所谓的精神病,还包括诸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

  “游戏是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黄悦勤认为,游戏成瘾和精神病存在一定区别,必须由医疗机构的专业医师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才能做出判断,不能将游戏成瘾等同于精神病。

  在盛利霞看来,正常的上瘾和病理性的成瘾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成瘾开始往往是因为兴奋,后期是不做就会感到特别痛苦,最后是患者的自身社会功能受到重大影响。游戏不是毒品,玩游戏的人很多,真正成瘾的只是少数。因此,游戏成瘾疾病诊断不能扩大化,不要给患者扣上精神病的“帽子”。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