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杨凌:农业“硬科技”成为另一张亮丽(2)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云”的概念早已不再陌生。位于杨凌精准扶贫示范园里的杨凌奥尔共享云农场有限公司将“互联网+”、“云”的概念与农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践着“互联网+农业”新盈利模式。
该农场相关负责透露,他们这种共享云农场是在“互联网+农业”大背景下,搭建自然农业生态圈,实现社会优质资源与科学管理的有效匹配,是休闲农业的一种业态。
目前,该农场日产各类蔬菜稳定在100斤左右,精准向杨凌及周边城市20家星级酒店供应,一盘(约1-2斤)上海青小菜,一般酒店可做成菜两份,一份就可以卖到38元左右,从生产到销售再到餐桌各个环节都有利润。据估算,一座大棚一次可种植8400盘蔬菜,一年稳定产出84000斤以上的活体蔬菜,两座大棚一年产出168000斤以上的活体蔬菜,年销售额在420万以上。
农场技术总监李海洋告诉记者:“农场引入‘云’的概念,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不少于100个的标准化农场,这样无论消费者走到哪些城市,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统一标准、统一品质、统一规格的绿色果蔬产品。而‘共享’则是每一位消费者都可以参与进来,以股金的形式入股,不仅可以亲身体验享受种菜乐趣,购买菜品打折优惠,年终还能得到农场的盈利分红,实现轻松‘享收益’”
据悉,2018年农场首批主打的安全、新鲜带根“活体”鲜蔬,已成功进入了西安、咸阳等周边城市中高端鲜蔬市场,实现鲜蔬从农场到餐桌的鲜活零距离供给。2019杨凌奥尔共享云农场第一批蔬菜已经育苗,再有20天左右就能上市,品种主要是市场反馈好的生菜、奶白菜、乌塌菜、豌豆苗等。同时,还新推出含有丰富花青素、有抗氧化作用的紫青菜,这种紫青菜,对人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记者发现,杨凌奥尔共享云农场通过使用独创的营养液“高能化”技术,实现了“水培活体蔬菜”的周年持续性生产,打破了传统种植“茬”的限制,彻底摆脱了土地的约束,而且操作简单,投入低产出高。
如今,传统农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象,在杨凌农科城正在逐步退出,成为历史。
奋进新时代,追梦新征程。
在春耕大忙的希望时节,作为“国字”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正按照国务院新《批复》和新时代的新使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信心努力耕耘,奋力奔跑追梦,全力谱写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