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輿情:植入式藥品廣告成監管盲點網紅食品安全惹爭議(2)
媒體分析網紅企業產生質量問題的誘因。《新京報》表示,加盟模式下,缺乏強力的內部質量監管體系,很容易淪為“一個營銷團隊+上百家小作坊”的結構。
網民對此關注度也較高,多數網友對網紅飲品的食品安全現狀表示擔憂。網民認為網紅飲品價格高,質量卻不過關,對此調侃到,“還好我喝不起奶茶”“還是喝白開水比較安心”。有部分網友探究被曝光的奶茶品牌,認為應該直接曝光涉事店鋪品牌。還有網友認為報道內容有些夸大,表示“爛的水果確實惡心”,但水果放在冷凍庫也是常見現象。
輿情點評:保障食品安全是經營底線
網紅餐飲在營銷、外形、口味等方面不斷創新,受到了大量消費者的追捧,因此,網紅餐飲的食安問題更容易受到輿論關注。網紅店鋪在享受高流量同時,也意味著公眾對其有更高的要求。從網紅奶茶頻現食安問題到明星店鋪抽檢不合格,再到明星餐廳口碑不佳陸續閉店,依靠營銷手段,而不能從根本保証食品安全與服務質量,網紅餐飲隻能“曇花一現”。
從監管層面來看,輿論呼吁提高監管效能,將檢查常態化,同時,加大執法力度,盡可能地從源頭上遏制食品安全隱患﹔從企業自律方面來看,應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與運營團隊建設,保障食品安全,守法誠信經營﹔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應當主動積極的運用法律來堅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擁有優質的用戶體驗才能形成真正的口碑效應,網紅餐飲才能“持久保鮮”。
保健食品再遭曝光 監管將持續高壓態勢
近日,央視記者調查揭秘保健食品黑幕,“保健食品暗藏致命禁藥”話題,被新華社、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光明網、法制網等多媒體轉載,一時間,保健食品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據央視網報道,消費者李先生從網上購買的所謂“仁合胰寶”,經權威檢測,確認為假保健品並且非法添加禁藥苯乙雙胍,可能會直接危及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隨后,警方從流通渠道入手展開調查,發現除“仁合胰寶”外,還有32種“保健食品”均來自造假黑窩點。截至目前,全國共抓獲相關犯罪嫌疑人76人,查扣有毒有害保健食品15萬盒、西藥原料1.3萬余公斤,整個案值高達12億元。
輿論觀點:監管必須嚴查嚴打 同時也應理性看待個案
監管必須嚴查嚴打。網民認為,不法商家利受利益驅使,利用老人尋求健康的心理,制假售假謀取暴利,必須嚴查嚴打。也有網民質問,不法商販良心何在?監管何在?電商平台職責何在?
應理性看待個案。網民認為,山寨保健食品危害的是消費者,也是保健品真正的生產企業。也有網民表示,不應用拿特殊事例批判整個保健品行業。
輿情點評:食品安全需社會共治
保健食品“坑老”、非法直銷、會銷、傳銷負面不斷,保健食品價格虛高、網售假冒“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藥品成分等問題也十分突出,輿論一直期待保健品行業亂象能得以破解。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成立后,先后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打擊傳銷工作的意見》與《關於進一步加強直銷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近日又公布了《各地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案件信息》,進一步顯示市場總局及地方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將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食品保健食品違法違規行為。
藥品、保健食品網售平台不能成為不法之地,隨著《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推進與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法規或將陸續出台。各界呼吁電商平台也應肩負起監督職責,完善內部審核機制,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保障。此外,廣東省、甘肅省等各省市食藥監先后發布《廣東省保健食品非法會議營銷專項治理行動舉報違法行為線索獎勵實施方案》《甘肅省食品藥品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調整食品藥品行為舉報獎勵辦法,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鼓勵群眾提供線索、舉報。相關政策營造出良好輿論氛圍,也對外傳達了食品藥品安全需社會共治的理念。
(責編:王堃、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