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物未解之疑:曝光20天后通过生产认证拒绝(2)
2010年5月23日,武汉生物报告称,其生产的批号200905007-3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细菌内毒素超出标准规定。为了保证借种者使用疫苗安全,武汉生物决定召回该批次产品。
根据湖北省食药监局的报告,这批狂犬疫苗共计销售10902人份,其中已经使用了的8376人份中,尚未接到不良反应报告;召回或控制了未使用的2526人份。这意味80%的问题狂犬疫苗,已经被注射进人体。
这件事情后来不了了之,没有见到湖北食药监局的任何后续处罚公告,武汉生物也没有公布狂犬疫苗细菌毒素超标的原因。
在湖北省药监局门口,被拒绝采访后,经济观察报记者拨通了湖北省药监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与杰的办公室电话,朱与杰分管药品监管稽查工作多年,记者表示希望能够了解监管辖区内企业——武汉生物的情况。
朱与杰表示,媒体采访请联系新闻宣传处,当记者表示已经联系过新闻宣传处,采访被该部门拒绝而记者本人就在湖北药监局门岗时候,朱与杰表示宣传处说不接受采访,那就不接受采访,随后挂断电话。
对监管机构,公众的质疑集中在:武汉生物问题疫苗于2017年11月就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为何到现在监管部门才作出反应?武汉生物是否受到有效监管?武汉生物的生产是否继续?武汉生物的药品GMP证书是否会被收回?武汉生物是否有库存百白破疫苗?是否封存销毁?对武汉生物的处理结果是什么?
随后,7月26日下午,经济观察报又来到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武汉食药监局”),向该局提出采访要求,并提交了采访提纲,武汉市药监局出来两名工作人员收取了采访问题后,表示目前相关人员都外出工作,明日才能回复记者。
至记者截稿之时,武汉食药监局没有就相关问题给予答复。
7月27日,武汉食药监局网站跟武汉生物官网一样,陷入了无法打开的状态。
《湖北日报》7月26日报道称,“去年,武汉生物因生产的批号为201607050-2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被武汉市食药监局立案查处。该企业对发现问题整改后,中检院对其连续生产的30批百白破疫苗进行效价测定,结果全部符合规定,结合现场检查,恢复生产。”
2017年11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出武汉生物的百白破疫苗产品不合格。
湖北食药监局于2017年11月23日发布《药品GMP认证审查公示》显示:该局通过了武汉生物GMP认证的现场检查和技术审评,并予以公示,检查员为李国庆、李亚武、陈相龙和魏曼。这意味着,湖北省食药监局认定武汉生物百白破生产流程合格,给予GMP认证。经济观察报记者多次拨打公示中的监督电话,但是无人接听。
案发后企业失声并拒绝媒体
股权结构显示,武汉生物是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生物”)的全资子公司,而中国国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药集团”)对中国生物持有95%的股权。因此,在武汉生物的总部大楼上,悬挂着“国药集团”的巨大标牌和“中国生物”等字样。
工商信息显示,目前武汉生物的法定代表人为段凯,注册资本金为10.64亿元人民币,段凯出任武汉生物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经济观察报记者多次致电段凯办公室,以及实地到武汉生物江夏区的总部尝试联系段凯,均未果。
由于武汉生物并非上市公司,其母公司中国生物和国药集团也不属于上市公司,很难找寻到武汉生物2017年的财务数据,目前仅有武汉生物2016年的营业收入和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7.1亿元人民币和7.9亿元人民币。2016年,武汉生物净利润为4000多万元,产品毛利率为41.35%。
在对外投资中,武汉生物持有武汉中生毓晋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持有武汉蓝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34.98%的股权,以及持有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2.64%的股权,和深圳市卫光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7.25%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