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个防止”给督查瘦身为基层减负(2)
五是防止模糊通报当好人。实践证明,督查权威越大,督查部门的“底气”就越足,职能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推动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也就越到位。督查通报是树立督查权威的一种方式。督查人员要明白开展督查就是代表党委、政府,通报就要点名道姓,否则不痛不痒的模糊通报如同隔靴搔痒,终不及点名道姓的“切肤之痛”;否则也会造成“一人生病、众人吃药”,反而效果不佳、影响不好。只要问题督的清、说的准,大家就会心服口服,自然就会形成干事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六是防止虎头蛇尾搞督查。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在督查工作链条上,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更重要,不能是前面认认真真搞督查,后面督查整改做的如何,就不闻不问、不痛不痒、不知不觉,如此督查,效果势必大打折扣,更不用说雨过地皮湿、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督查。督查的“前、中、后”,都要体现一个“细、严、实”。
七是防止口大气粗搞督查。要坚持授权督查、规范督查,绝不能持有督查就是钦差大臣的心态,以一种先在的有错推定门缝里看人看事,这样只能是看偏看斜,孤立静止片面,犯离形式主义不远的形而上学错误。只有换位思考、真心理解、贴近感知、倾听意见,才能触摸到真面容,感受到真问题,探寻到真妙招。要大力发扬“一竿子插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虚心问计、问情、问冷暖,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树立起督查工作的权威,赢得理解认同。
八是防止层层多头搞督查。中央连续发文就是要整治层层督查检查繁多、多头督查检查频繁的问题,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基层正常工作的开展,让基层易陷入接待等繁杂工作中。基层有时囿于人手不够、精力有限,就只能是苦于迎“检”,疲于备“考”。对此,必须加强横向和纵向上的统筹协调,数量上做减法,质效上作乘法,确保“督之见成效、检之明对错、考之争先进”。杜绝以督查检查考核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谋求“权力变现”或者利益寻租。
九是防止轻率问责简单化。最近基层多有同志反映: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在基层找背锅人易,找负责人难。部分上级部门避责不愿担当、追责不切实际的大山已经压住了不少基层干部。《通知》特别指出,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省委也新修订了《三项机制》,在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拨重用和关心关爱方面给予鼓励激励。督查也要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注意区别工作失误和落实不力,不简单问责、不随意扩大问责、不轻率问责,结合督查“三色督办单”的使用,充分用好督查利剑。
十是防止僵化老套搞督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时代的追梦路上,督查人员要自觉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思域视野,努力奔跑,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决不能思想保守僵化, 进取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要和精神萎靡告别,与得过且过再见。勇于创新督查工作的方式方法,在保密、安全的原则下,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管好用好微信工作群,对于不涉密的工作内容,及时在群里传递沟通共享。运用好地方“一台、一报、一网”及新媒体。对督查了解到的情况认真研究,提炼推广好经验,督促指导补短板。督查过程中,督查组不仅仅是“看官”、“判官”,也应成为推动问题解决的“执行官”。
真落实也是硬道理!给督查“瘦身”、为基层减负必须要在落地落实、落细落小中见效。对基层来说,督查属于外作用力,而干好工作的关键是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以“督查瘦身”促“实干加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基层干部摆脱不必要的干扰和层层加码的重压,解放每一个基层干部的精气神,既解放疲于奔命的身心,更解放干事创业的热情,轻装上阵、凝神聚力、实干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早日把铜川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而努力奋进。(作者系:铜川市委副秘书长 郝俊吉)
(责编:李志强、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