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标准、疾病防治…你的生命健康政府在关注(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医保标准、疾病防治…你的生命健康政府在关注(2)

2019-03-22 10:43 作者:admin

在王晨光看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越来越多,高血压、糖尿病成了困扰很多人的常见病,在慢性病的防治上应提倡以预防为主。同时对已经患慢性病的,提供很好的医疗服务、药品保障、用药环境,把常用药纳入医保。患病群体离不开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属于经常性开支对象,常用药不纳入医保会增加患病群体的开支。

郑雪倩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提及大病保险、癌症防治以及慢性病等方面,体察民情细致入微,体现了政府脚踏实地关注民生、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而不是喊口号、说空话。

“需要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障的水平,提高报销比例,更好地解决癌症和慢性病治疗费用高昂的问题。”郑雪倩说。

郑雪倩补充说,我国的高血压病人和糖尿病人逐渐增多,政府将基本医疗往这方面倾斜,提高基本医疗报销比例,在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上下大力气,这样做更加满足了大众的需求。人们希望在门诊治疗可以放宽报销,大家不必挤着住院,将床位提供给更有需要的人,这样也能缓解病人住院难的问题,保证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

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便利流动人口随迁老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

王晨光认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现在医疗卫生体制中的一个老大难。如今,大城市之间、中小城市之间人口流动性大,就医问题随之出现。由于医保卡和居住地紧密连在一起,职工医疗保险和单位直接挂钩。而新农村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很大一部分由政府出,因此会涉及医保所在的政府与人口流动目的地政府两者医保支出的问题。

王晨光说:“这不是简单的医疗保险问题,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财政不一致,财政是独立的,导致医保报销各个地方没有打通。打通了当然最好,流动到哪里就在哪里看病,但实际中,各级政府出钱是分灶吃饭。”

在王晨光看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其实是进一步表决心,要将这件事情做好,中央政府必须统一协调各个地方政府。不过,这将涉及各地财政在中央政府统一安排下能否真正协调、各地政府之间的配合、各地的医疗保险差异等问题。因此,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考虑医疗保险均等化和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这将涉及财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各地各级政府之间能否以人民健康为基点来统一各种程序措施等问题。

郑雪倩说,这个问题更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人口的流动、城乡差别减少,更多的农村人到城市里去打工,有些父母要去儿女工作的城市居住,看病报销不方便等问题随之出现。现在,很多大城市已经解决了异地结算问题,但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解决,政府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体现了政府的关爱,同时也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有利于市场经济化改革。

落实基层医疗服务

强化疫苗全程监管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坚持预防为主,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王晨光认为,如今,各地差异大,很多地方缺医少药,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上述几点可以简单理解为凡是有居民的地方都要有医疗服务,强调基层落实。

“2009年以来的新一轮医改强调让医疗服务在基层建立起来。如今,将新增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就是在落实‘强基层’。卫生的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医学问题,涉及每一个公民的健康,是重大问题。因此,如果真能把钱都用到农村,真正改善农村的医疗设施和城市的一些基层医疗服务,那么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公共卫生由政府全额支付,全部落实到村和社区,让基层群众受益。”王晨光说。

王晨光认为,妇女儿童在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要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历来强调的医疗服务重点。另外,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不是新提法。这些年医疗工作方针都在强调中西结合,要发扬祖国优秀医学传统。因为中医和西医不一样,属于积累在经验基础上的医学,不像西医通过现代各种医疗的手段发展起来,而更多属于经验。要尊重中医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发扬,提供更灵活的准入方法、准入标准,让中医在医疗服务中真正发挥作用。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