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翰教育转让上海“一对一”业务 精锐教育成接(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减肥健身 > 正文

京翰教育转让上海“一对一”业务 精锐教育成接(2)

2019-03-26 06:29 作者:admin

葛文伟告诉记者,从一级市场来看,创投更看好K12教育在线“一对一”是因为在线的精细化运营的空间要比线下大,线上可以每天迭代,每周迭代,但是线下做不到。无论是教学效果的迭代还是运营效率的迭代,都是决定未来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一对一”业务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的问题,多鲸资本创始人姚玉飞认为,“一对一”的模式,想挣钱就得抠成本和细节。从英孚教育出来创业的张熙,深谙“一对一”的精细化管理之道。所以,这种模式被诟病是因为精细化做得不够。但其实“一对一”模式还是一个最能够被消费者接受的模式,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整体而言,南方团队更偏细节。从精锐教育的财报可以看出,上市前利润率远高于京翰教育和学大教育,因为它更擅长精细化运营。而北方市场更容易打价格战、销售战,而不是更好地去做内容、运营和服务。”葛文伟分析说,“由于‘一对一’教育对于精细化管理要求很高,所以一般北方教育机构更多的还是专注于线下教育。‘一对一’分线下和线上两个赛道,线下的赛道北方团队较强,比如京翰教育。过去精锐教育试图进入北京市场,但是没能竞争过北方团队。”

在专业人士看来,教育的精细化运营包含两个环节,第一就是投放比,也就是获客成本的控制。第二是如何能让更多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把课消掉,课消是决定这家公司利润的核心。只有这两方面管理到位,“一对一”业务才能有很好的利润体现。

京翰教育的徘徊

事实上,从2018年1月开始,由董事长带队,京翰教育对管理团队做了全新调整。整个管理团队更加年轻化、国际化、科技化,同时具备教育、IT和互联网的基因。

“在过去的两年,京翰上线了智能信息化系统,也有了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近两年的利润率也在增长。”李磊认为,北京市场和上海市场并没有根本区别。在教育行业,更多的是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区别。在同样商业模式下,成本结构大有不同。京翰教育未来的战略重心主要倾斜在郑州、重庆、武汉等二三线城市。

在熊丙奇看来,京翰教育肯定会进行多元化发展,未来监管常态化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合规要求会越来越高,由于国家要求培训机构具有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而且获得办学许可证又对师资条件和场地的要求较高。因此那些实力不强的机构可能就会面临很大压力,会面临教育培训机构的新一轮洗牌,也会给那些规范经营的机构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合规成本每个城市各不相同。以京翰为例,政策要求每个有教学中心的区域都要分别办教学许可证,即使京翰很多城市的全部校区都拿到了许可证,但合规成本也要几万到几百万不等。每个城市的合规成本会根据各校区现有的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如果涉及到校区装修,成本会更高昂。”李磊说。

目前,外界对于京翰教育要转向职业教育的传闻和报道较多,对此,李磊觉得京翰还在徘徊。

葛文伟认为,京翰教育转型职业培训应该很难,因为教育机构跨品类几乎没有成功案例,“比如中公教育,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呼风唤雨很多年,但也未转型成功,还有达内等机构都还没能成功转型。”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