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大学生体育运动贡献“中国力量”(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减肥健身 > 正文

为世界大学生体育运动贡献“中国力量”(2)

2019-03-28 05:16 作者:admin

在章新胜看来,中国对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这充分展示出我国在党中央正确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而成功举办3届世界大运会,也反映出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发展,以及中国2300万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

2013年俄罗斯喀山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被国际大体联评为“全球最佳大体协”,这也是国际大体联自1949年成立以来第一次颁发这样的大奖。

回首20多年的工作,申震自豪地说:“从20年前的盲从和跟跑、10年前的并跑,到今天在国际组织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国际规则制定者与国际组织发展领跑者,中国大、中体协实现了‘三级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在国际学校体育界已经具有了强大的领导力,中国大学生体协的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更多普通大学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通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体结合一条龙培养体育人才,一直是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和方向,经过多年努力,大批的大学生运动员从学校涌现。随着水平的提高,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选手越来越多的由大学生运动员担当。

2005年,教育部首次组团参加世界大运会,清华大学学生胡凯便以优异成绩获得2005年第24届土耳其世界大运会男子100米跑冠军。2011年,深圳世界大运会上我国更以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一的成绩傲视群雄。良好的运动成绩加上大国实力以及赛事的成功举办,这些都为中国大学体育赢得了更多加分。

第29届世界大冬会期间,薛彦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我们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普通大学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交流中成长,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就像国际大体联口号所说,让‘今日明星’成为‘明日领袖’。”

在申震看来,大学体育是架起世界各国大学生之间友谊的桥梁,是增进不同宗教、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青年之间互信和理解的最佳途径。他介绍说,近年来,我们参与了中美、中英、中法、中德、中俄、中东欧等6大人文交流机制活动,通过青年学生间的友谊赛、文化体验、座谈研讨、高峰论坛、外教讲学、境内外留学和培训等形式,开展多项体育和艺术系列活动。比如,以在华留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的“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活动吸引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77所高校、1300余名留学生参赛。

2021年,成都将代表中国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让我们相约成都,在全世界大学生选手的见证下,开辟实践《国际大体联章程》的新境界吧。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22日第8版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