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科学家失败154次,6000亿美元打水漂,却还治不好苏大强的病(2)
1901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爱罗斯·阿兹海默,对一位陷入老年痴呆的50岁妇女跟进观察数年,确诊了相关症状。从此之后,这种可怕的病症,就以阿兹海默的名字命名。
史上第一位阿兹海默症患者 图片来源:共有领域
然而,118年过去了,人类对阿兹海默症的成因和治疗方案还是知之甚少。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可以阻止或逆转病程的治疗方法,只有少数几种药物被认为可以暂时缓解或改善阿兹海默症状。
目前阿尔茨海默症被视为一种退行性神经疾病,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恶化的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
科学家普遍认为,有将近七成的患病与遗传有关;其余的风险因素还包括头部外伤、忧郁症和高血压等。同时,环境污染、生活方式、过度肥胖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几率。不过到目前为止,只有1%-5%的阿兹海默症患者被诊断出非常明确的患病成因。
海外媒体科普宣传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对阿兹海默症的研究集中在大脑中异常累积的两种蛋白:Tau 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
研究者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人的大脑中会出现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积累,这种斑块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海马体区域(学习及记忆功能相关)尤为集中。
患者大脑萎缩变异 图片来源:阿兹海默协会
因此,目前大多数的临床试验是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向,试图分解或阻止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成。各大制药公司纷纷从这一思路出发研制新药,但又纷纷铩羽而归。在2019年最新的2起案例中,罗氏制药和渤健公司的药物研究都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向。
Science杂志介绍到,最近几年来,科学家的思路也在不断扩展,β-淀粉样蛋白以外的研究方向不断受到重视。这也许是未来取得突破的希望所在。
在美国,阿兹海默症患者人数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1400万,是现在的三倍,而与之俱来的沉重医疗负担则大半要靠医保报销解决。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美国联邦政府提出了在2025年之前攻克阿兹海默症的目标。
从2008年开始,美国健康中心就专门为阿兹海默症研究拨款,这是继癌症和艾滋病之后,第三个美国官方单独拨款筹集研究经费的疑难病症。
不过,该中心前总监哈罗德表示,他并不看好“2025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但他个人相信,医学界会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持续奋战到底。
患者家庭负担沉重
其实,对于阿兹海默症患者本人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生理上的巨大痛苦。
有患者家属分享道,得病的外婆“除了脑子糊涂,没有其他生理病痛,吃的有时候比我们还香”。
虽然患者本人“傻傻地”并不痛苦,但痛苦的负担却留给了负有照看义务的家人。
照顾阿兹海默症患者是一项特别折磨人的任务。
据阿兹海默协会的统计,2016年,仅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500万患者家庭成员和朋友提供了182亿小时的无偿护理,经济价值超过2300亿美元。平均每个患者家属,每周要牺牲的个人时间超过47小时。
除此之外,由于老年痴呆带来的失智表现,患者最终会全面失去基本生活能力。陪护人员必须协助洗澡淋浴,并处理尿失禁后弄脏的尿布。
与一般护理人员相比,阿兹海默症患者的陪护人员处理患者行为或情绪问题的时间多了四倍,处理大小便失禁等生活失能状况的时间多了两倍半。35%的陪护人员报告,因为照顾阿兹海默症患者,他们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降。
编辑 | 郑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