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公里广州绿道: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2)
绿道的引力波,在黄埔区得到进一步放大。在广州黄埔区核心区———科学城,色彩斑斓的云端绿道依山而建。截至2018年底,黄埔区全区620公里绿道,串联起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黑科技”赋能
下雨走在绿道上不湿鞋
下雨天走在生物岛环岛绿道上,只要不是倾盆大雨,市民都不会担心有积水弄湿鞋子。这是因为改造后的生物岛绿道结合了“海绵城市”的理念,采用新型材料和工艺铺装而成,做到了“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
2017年之前,生物岛绿道采用传统路面技术和施工工艺,路面在雨天很容易积水,而且路面维修和养护也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品质提升改造。广州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路桥事业部总监张红广跟进了整个改造工程。他介绍,经过多个方案比选、调研验证,最后选取了天蓝色冷铺型高黏透水沥青路面,水落到绿道上,马上会通过透水系统排走,解决了积水问题。“这是目前在世界上技术领先的路用环保材料,行走舒适,具有良好弹性和柔性,‘脚感’好,最适合市民和游人散步,且雨天还能防滑。而比起原来的砖红色,天蓝色在视觉上更加舒服。”
从2018年开始,广东省首批智慧型多功能绿道驿站在黄埔开泰大道上启用。智慧绿道驿站虽然占地不大,但集零售、指示系统、运动站、直饮水、风雨亭、阅读角、急救站、科普园、志愿义工站,以及活动墙等功能于一体,驿站已实现W iFi全覆盖。这样的智慧驿站,在黄埔区目前已有17个,驿站采取“政府﹢企业”共建共管共享模式,负责运营的是广州锐途自行车租赁有限公司。
绿道共管共享
外地游客通过绿道认识广州
在广州二沙岛和沙面地区,一群默默奉献的绿道志愿者则成为了广州绿道的宣传推广的主力军。
2019年1月13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绿天使服务总队团队在二沙岛开展“与绿同行”新活动点志愿活动,十几名志愿者报名参与。此前每逢周日,绿天使服务总队志愿者主要活跃在沙面公园,向游人派发绿道地图,科普花、草、树木名称,劝导游人不要做出不文明的行为。
二沙岛绿道串起发展公园、传祺公园、体育公园、宏城公园、艺术公园等开放式绿地,沿线还有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广东华侨博物馆、岭南会展览馆等公共目的地,近年来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休闲出行。为此,绿天使服务总队团队决定在此增加一个相对固定的服务点。
桦姐是志愿者队伍的骨干成员,退休后加入志愿者队伍,与年轻人一起参加志愿活动,她感觉自己活力十足,也年轻了几岁。作为绿道志愿者,她经常会遇到外地游客咨询景点应该怎么走。这时,她就会给游客翻出一件“神器”——— 广州绿道地图。
“尤其现在共享单车普及了,很多游客都会选择骑自行车沿绿道一边走,一边游览。有这本地图就方便多了。”桦姐口中的这件“神器”,完整记录了广州各区的绿道分布,还包括了12条绿道精品旅游线路推荐,很受游客欢迎。“这些都是免费派发给市民游客的,少则一天派几十本,多的时候准备100本都不够。”不过,绿道地图目前只有中文版本,遇到外国游客,则还需要外语好的志愿者去进行解说。
绿色城市客厅
蕉门河绿道成南沙市民热门打卡点
南沙蕉门绿道位于蕉门河畔,始建于2010年,是全省贯通最早的绿道之一。自2016年起,南沙区逐年对蕉门河沿线开展景观改造工作,升级改造成南沙区“绿色的城市客厅”,成为了南沙市民游玩的热门打卡点。
这里的绿道是典型的一河两岸型绿道,沿着蕉门河两岸的绿道散步,抬头就可见横贯两岸的双桥。这实际上也是“云端绿道”,市民和非机动车可以通过天桥,快捷来往河的两岸。位于海滨路上的蕉门公园,是绿道上一处颇受欢迎的节点。每当夜晚降临,公园广场上大妈们跳起热闹的广场舞,散步、夜跑的人群也络绎不绝。
蕉门公园景观设计负责人高晓麟介绍,公园在最初的设计时,充分利用了南沙河道密布特点,凸显南沙滨海绿道“水”特色,让游人不经意间就能被引向滨水地区。记者走访发现,蕉门河岸边种满了开花的乔木,在这里市民可以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
“改造后的确是漂亮了许多,深夜十一二点都还有人在这里溜达。”蕉门河绿道的变化,在此负责保洁工作的环卫工莫大姐最有体会。蕉门河南段和蕉门河北段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预计2020年全面完成。与中心区段不同的是,南段和北段的改造将强调生态优先,保护原生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小人工痕迹,控制硬质构筑的面积和体量,尽量接近“郊野公园”的模式。
带旺旅游经济
绿道穿过乡村,村民年均收入翻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