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荣获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报道之六(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快讯 > 正文

铜川荣获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报道之六(2)

2019-04-05 06:41 作者:admin

近年来,我市依托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探索医养结合服务,初步形成了“结构示范带动、社区服务扩面、居家保障兜底、社区力量补充”的铜川医养结合模式。同时,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基本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有报销、大病有救助的完整帮扶体系,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看病花钱少、医生对我好”的铜川式健康扶贫惠民政策。

引进高层次人才

让百姓家门口看名医

2017年7月29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葛俊波院士工作站落户铜川;2018年2月9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胡大一院士工作站落户铜川。两位全国乃至国际有名的心血管病学界大咖为铜川带来了院士学术团队,将要给“一带一路”沿线的这一重要小城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北中医马淑然教授在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设立专家工作室每周远程诊疗,陕西省名老中医刘华为、米烈汉在市中医医院设立名医工作室定期坐诊,2018年8月,市人民医院引进外科博士医生任彦顺……铜川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名医优质服务。

“市政府从2012年9月开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以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共建铜川市中医医院(北中医孙思邈医院暨第七临床医学院),就是要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引到铜川来,让铜川人民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培养一批本土的医疗专家,带动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市卫计局局长、医改办主任段林荣介绍说。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广聚高端人才的同时,我市用足用活省市人才招聘政策,近年来共招聘医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800余人,其中县及县以下270人,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同时我市还立足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狠抓人才培训培养,实施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全覆盖培训,累计培训医务人员2万余人次,其中乡村医生6000余人次、全科医生286名。近两年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9期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骨干等培训班,累计培训607人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迅速提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铜川荣获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报道之六

提升医疗“软实力”

让群众就医更放心

走进市人民医院、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北中医孙思邈医院,“病人入院有迎声、医护操作有请声、病人出院有送声”的全程优质服务,犹如一阵春风扑面而来。从医院管理到科室建设,从就医环境到就诊流程,从医疗质量到医疗安全,从医德医风到服务态度,无不彰显了创建三甲医院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实惠。

全市医院通过深入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平安医院”“三好一满意医院”创建活动,围绕患者的需求,从挂号、护理、日间手术、日间诊疗、急诊急救、服务态度入手,从细节上改进服务,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推行无假日医院、预约挂号、便民门诊、先看病后付费等便民措施,二、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分别达到90%、100%。在全省率先推行“保调赔防”医疗风险社会化分担模式,理性和谐的医患关系初步形成;全面建设以大数据、互联网+为核心的智慧医疗信息化体系,建成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整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信息三大基础数据库,形成了横向共享、纵向共用的信息化工作格局;全面拓展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内涵,以居民健康卡为群众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为切入点,推进诊疗与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融合,使群众看病更便捷。

“我们以健康铜川建设为统揽,坚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如今农民有合作医疗,社区居民有医保,职工有职工医保,贫困群众还可以免费参保,基本达到应保尽保,让所有群众都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段林荣介绍说。

铜川荣获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报道之六

建设健康铜川,打造千亿健康产业集群、百亿康养产业集群和渭北区域医疗中心是铜川市委市政府为卫生和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也是新时代铜川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新高地、新活力。一代药王故里、千年养生福地的铜川正以蓬勃的朝气向健康铜川大步前进。

(记者:原玉红 李阳)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