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救人的协和医生 组团向师弟妹传授“秘(2)
遇到紧急事件能否挺身而出,是判断一名医生社会责任感的标准之一,但要成为一名好医生,要做到的不止如此。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毕业生、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乃适认为,知识面、沟通能力和气质,都是一位大夫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用心培养的。
年轻时,李乃适热爱运动,从医后也一度习惯穿运动服和球鞋上班,结果发现病人并不听话。有一次在导师的要求下,他穿上了衬衫、打了领带、换了皮鞋,进病房后发现,不听话的病人变得非常听话,其他病人的态度也大有改观。他在荷兰留学时也发现,虽然教授在课堂授课都穿得很随便,大夫们却是一律打着领带。
“这涉及气质问题。外科大夫不一定非得打领带,人家穿着手术服显得更职业,内科大夫不一样,穿得越正式,越让人觉得你确实是个博士。”李乃适开玩笑道。意识到这一点后,为了赢得病人的依从性,他也脱下了运动服,换上了正装。
此外,李乃适认为,要成为好医生,知识面与交往能力也不可或缺。在当住院医师时,他曾碰到一位来自克拉玛依的病人,被当作高血压收治,各项检查正常,血压和体温却轮番出现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后来,一位高年资的大夫被请来查房,先是与他畅谈克拉玛依的风物、所在的油田工作情况,让患者彻底放松下来,在聊天的过程中,这位大夫“顺便”完成了检查和问诊,最后得出结论:身体没病。患者也只能坦白,自己是想通过诈病来换工作,体温不稳定是通过将体温计放在热水里或不断搓揉来控制,因此造成了体温脉搏完全分离的各种“疑难杂症”。
在现场,李乃适还当面指点了一位小师弟:虽然专业优秀,但与人打交道时态度不够坚定,不容易赢得病人的信任,应该注意向高年资大夫们学习,做一些相关训练,“比如试着学学京剧的老生。”他笑称。
“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毕业生、协和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医师薛华丹指出,上完了大学,不等于现有的知识就可以支撑一生的行医,医生要从每个患者身上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