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患者在北京,医生在海南,这场相隔3千(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快讯 > 正文

黑科技!患者在北京,医生在海南,这场相隔3千(2)

2019-04-14 00:31 作者:admin

未来,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数字孪生体。通过各种新型医疗检测和扫描仪器以及可穿戴设备,我们可以完美地复制出一个数字化身体,并可以追踪这个数字化身体每一部分的运动与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健康监测和管理。

03

实时监控健康状况 重大疾病及时预防

如果技术逐步成熟,那么未来通过创建医院的数字孪生模型,医院管理员、医生和护士将可以实时获取到患者的健康状况。使用传感器监控患者并协调设备和人员,数字孪生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分析流程,并会在正确的时间针对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状况来提醒相关的人员。

李伟向21新健康记者介绍称:“数字孪生技术的实施可以提高急诊室的利用率,并疏散患者流量,降低操作成本并增强患者体验。还可以预测和预防患者的紧急情况(如心肺或呼吸停止),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目前,中国已步入了人口老龄化,可以预见未来3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翻倍。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预计高达20亿,其中80岁及以上的老人将占21%,照顾老人成为一项无法逃避的挑战。而糖尿病、心脑血管、肝病三大慢性病在中国覆盖了超过1亿的人口。随着老龄化加剧、加上大众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问题,慢病患者人数还会持续增长。

老年患者的无人看管、不按时服药等问题亟需解决。而可穿戴设备和远程监测将为老年人及其家属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发布的《医疗向家庭护理转型》显示,约有48%的人希望家庭传感器能够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并在需要时呼叫救护车。

对此,111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长于刚指出:“未来国人的消费可能大部分都花在医药健康上,让自己的生命更健康、生活更有质量。”

“数字孪生”提出以来,无论是对产品的设计、制造还是服务,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使生产更便捷,创新速度更快,生产周期更短;拥有了更全面的测量、分析和预测能力;此外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原先无法保存的专家经验进行数字化,也提供了保存、复制、修改和转移的能力。

 

但目前国内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李伟指出当前技术上的困难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和数学模型构建上。“此外,当前主流设计、仿真、管理软件均在各自领域内主导,例如某台设备上的某一零部件出现问题,往往需要从设计、采购、生产等多部门协同查找原因。数字孪生未来需要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和企业间的信息割裂,通过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数据固化进数字孪生体,去降低数据管理成本。”

因此,5G是数字孪生赋能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由于5G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和高容量等特点,之前在3G、4G时代实现不了的3D实时成像,实现困难的大量数据采集、复杂实时运算等,在5G时代都将成为现实。”李伟补充道。5G网络能够实现最优急救诊疗流程设计以及患者生理数据实时无损传输,为患者提供远程多学科视频诊疗、移动式远程急诊急救、远程超声、远程手术等服务,助力医联体的建设和医疗精准扶贫,全面打造“互联网+智慧医院服务体系”。

04

未来:互联网赋能终端

近年来,随着健康产业的逐步成长,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逐步成为智慧医疗的核心。公开数据显示,整个大健康的产业未来五年的平均年增长率将达到12%,超过GDP增长率将近一倍;尤其是互联网医药健康产业预期增长超过30%。

“互联网+医疗健康”对整个行业是最大的机遇,也是挑战。通和毓承资本管理合伙人朱青生向21新健康记者表示:“互联网的新商业运营模式和监管体系需要时间,也需要数据。业内需要让各个监管部门能够领会到新的互联网医疗和供应链系统的优势和价值。”

互联网的另一个应用场景则是看病、买药。于刚认为中国消费者面临看病难、买药贵的问题,应该归因于中国的药品流通的低效和不透明。“中国的医药流通环节非常碎片化。与美国对比,其三大连锁药店就占了82%的市场,三大药品的流通商占据市场90%的份额。而中国有45万家药店,单体药店和连锁药店平分秋色,最大的连锁仅占不到2%的市场份额。此外中国的流通商数量达到13,000家,呈现出多层级、碎片化。行业低效、不透明最后的结果,还是大众买单。”

“医药新零售‘O+O’解决模式,即供应商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赋能者,通过T2B2C模式,用科技来赋能商业。”于刚表示通过赋能药店、药企、医生和患者等,打通线上线下零售终端,建立一体化的医药健康平台和生态圈,通过科技驱动助力医药生态圈中的参与者更好地服务大众。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