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屡屡爆出安全问题 底线为何被突破?(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正文

食品药品屡屡爆出安全问题 底线为何被突破?(2)

2019-04-16 06:22 作者:admin

“由于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多,流通广,监管复杂,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通常是多个监管部门、多名监管人员共同渎职造成的,该领域渎职案件窝案、串案多,有的甚至涉及全国多地的监管人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少数领导干部抱着“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在职不做事,有责不担当。相关主管部门的失察、失责、不作为,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2017年曝光的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制售假冒品牌调料事件中,聚集在独流镇的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李锦记、海天酱油、王守义十三香等市场知名品牌几乎无一幸免。大量造假窝点长期存在,在当地延伸出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每年产值以亿元计,造假历史更是长达十多年,当地的监管部门竟对此浑然不知。由于监管不严、失职失察问题,静海区政府被责成作深刻检查,并受到通报批评;15名责任人被问责,包括两名静海区副区长在内的12人受到严肃处理。

专家表示,食品药品监管审评审批事项多,执法点多面广、战线长,权力相对集中,监管人员易被“围猎”,潜在的廉政风险巨大。

在“糖衣炮弹”的攻势下,还有部分食品药品监管干部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未能抵制诱惑、守住底线,违反了廉洁纪律。如河南某县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在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违规生产经营等行为之时,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广东省某市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名执法人员在对“创卫”食品安全迎检工作进行督促落实的过程中,收受企业价值千元的礼品,分别受到严厉处分。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中央巡视组在反馈对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党组巡视的意见中指出,其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监管“四个最严”要求和中央决策部署有“温差”,食品药品审批监管领域廉洁风险较大,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对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在开展食品药品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对可能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食品药品案件线索加强分析研判,及时组织开展调查处理。

辽宁省纪委监委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全面深化排查机制,共确认全局机关权责事项156项,在清权确权基础上,以局领导班子成员、处级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和负责行政审批、审评认证、检验检测、稽查执法以及具有人、财、物管理职能的七个方面人员为重点,共集中查找廉政风险点1089个,表现形式3026种。针对每种廉政风险表现形式,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3084条,形成了以岗位为重点、以程序为线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针对个别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对食品安全问题监管不力甚至渎职腐败的情形,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建立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规定》特别提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在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中,有“对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违规插手、干预食品安全事故依法处理和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处理的”等情形,应当追责问责。

“食品安全是易碎品,监管责任重大,有关人员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作为,认真履职,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江苏省宿迁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六纪检监察组组长张家举表示。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这一定位,督促监管者把职责履行到位,着力发现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和失职渎职问题。内蒙古通辽市纪委监委从2018年12月启动了药店“乱象丛生”问题专项治理,重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察访,详细了解食药、工商等职能部门的履职、监管情况,从监管部门不作为入手开展调查,进一步督促市旗两级各监管部门提高政治站位,把保证群众用药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设规范有序的药品流通市场。

福建省纪委监委于4月8日印发《关于深化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食品安全领域中,重点治理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督促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强化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落实食品经营许可资质审查责任等违法违规行为;在药品安全领域,重点治理药品零售环节违法违规经营的突出问题,以及在药品零售环节监管中个别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履职不到位问题。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