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高峰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2)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作题为“回顾与展望:新时代医院管理如何升级?”的演讲。他回顾了新医改以来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政策演变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分级诊疗格局下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策略和任务,用四个案例证明了改革政策和管理创新落地实施的显著效果: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引入的驱动型绩效管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联盟打造的准紧密型医联体;厦门市“三师两网”分级诊疗模式及其效果评价;四个县域公立医院改革能力的指标量化比较分析,用实际案例说明改革发展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模式在一些地区和单位产生的效果。他用医改周期理论分析了我国医改的阶段定位,并对医疗机构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治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基层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许速作题为“基于大数据病种分组的公立医院监管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演讲,基于均衡理论对DRGs实施难题进行了剖析,并介绍了上海市通过病种分组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管以及基于大数据进行病种分组支付的经验。
厦门市卫健委主任姚冠华作题为“基于分级诊疗的财政政策改革”的演讲,介绍了厦门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历程和与此相关的财政、医保、绩效考核等方面改革政策,并展示了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满意度提升等方面的改革成效。
山西阳曲县医疗集团总院长刘冬作题为“县乡村一体化改革下的集团内部医保运营思考及探索”的演讲,介绍了阳曲县医疗集团在医保“打包付费”框架下内部医保运行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并对如何改进完善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青岛医保局副处长李浩介绍了青岛市自2015年至今先后7批次调整11930项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内容和过程,特别是对青岛准入法结合排除法的医保耗材支付模式和医用耗材价格管理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享了此项改革实践中的问题和思考。
安徽天长市卫健委副主任戴强作题为“种好公立医院人事编制改革创新试验田”的演讲,从制度框架、主要流程和配套政策三个方面解析了天长公立医院编制自建池、周转池和员额池的流转路径,形成了编制周转池的管理模式,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良好局面提供了保障。
重庆卫健委副书记夏沛作题为“重庆市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演讲,介绍了重庆市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特别是以基本收入为保障、“基础绩效+超额绩效”为激励的薪酬制度模式,并提出了持续增加财政投入、持续推进医院发展、持续推进三医联动、持续夯实基层基础等四项未来深化改革的目标。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杨敦干作题为“北京协和医院章程制定情况及思考”的演讲。他结合本院经验,回答了章程制订从 “为什么”到“怎么做”的问题。他认为,章程主要解决的是医院的愿景、目标和共识问题,而要持续推进章程落地,重点是要有实践积淀、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书记任萍就“准紧密型医联体如何实现紧密性运行”发表演讲。她介绍了大医二院医联体的建设历程,总结了本院医联体建设的理念,并介绍了包括体系制度保障、运行机制创新在内的章程管理和应用的经验。
北京二龙路医院张秀院长进行题为“二龙路跨域肛肠专科医联体章程应用与管理”的汇报。她介绍了本医联体的建设背景、章程构架等内容。重点就如何进行发展规划、遴选成员单位,做实医联体,实现精细化管理分享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