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四小海鲜你能说出几个?这种美味15元一斤(2)
“末货”的产量很难估计,都是渔民自己去捞,捞回来多数都自己留着吃,或者被饭店提前订购,少数流入市场。记者在城阳海鲜市场转了一圈,只发现有两三个摊位卖“末货”的。“这里卖末货的摊位不超过10个,因为数量少,有些摊位早早就卖完了!”王桂香说。在沿海一带,除了一些养滩人,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不再愿意去网“末货”。“‘末货’可是‘细货’,上得少,卖得也少,现在,渔民一次网上10来斤就不错了。
变化
从居家佐菜到招牌菜
“过去在渔民眼里,‘末货’就是一种居家过日子的佐菜。”前海西渔民蔺延育说,在当地,新鲜“末货”吃起来很有讲究,一般不下锅,最好趁鲜生吃,吃的时候用筷子蘸上一些就可以了,足见它的珍贵。还有一种吃法,把刚出笼的馒头掰开,抹上生鲜“末货”后再合上馒头,鲜味很快被馒头吸收,再打开馒头竟找不到“末货”了。
最习惯的吃法是末货配小葱
如今,“末货”的数量越来越少,在市民眼中,它俨然是一个稀罕物。在海鲜市场,一听说要买“末货”,不少摊主连忙摆手:“现在‘末货’可不好买,你到附近的酒店问问吧,兴许会有。”记者在城阳一家酒店的点菜间里见到盛在塑料盒里的“末货”,询问得知,一份“末货”炒鸡蛋定价普遍要三四十元。“别看价格不低,爱吃的人可不少,这可是招牌菜呢!”酒店工作人员说,每天酒店里的“末货”供应不超过3斤,有时来晚了根本吃不到。
链接
名列岛城四小海鲜
“‘末货’生长于胶州湾沿海一带,淡水中有,海水中也有。”城阳渔业技术人员王学勃说,“末货”繁殖能力较强,一般一个月就能繁殖一次。从分布上讲,城阳一带的棘洪滩、上马、流亭以及河套、红岛都有,此外,即墨、原胶南沿海也时常可见。
在王学勃看来,“末货”之所以在城阳周边如此出名,除了当地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外,与红岛蛤蜊节的举办也密不可分。“蛤蜊节举办期间,‘末货’与泥蚂、海沙子、蚝艮并列为青岛四小海鲜,使得它的名气大增。”(早报记者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