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抑郁患者没看医生(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九成抑郁患者没看医生(2)

2019-04-25 06:09 作者:admin

抑郁症患者的家人、朋友本应是他们最有力的帮助者,但因为缺乏正确的方法,可能会使他们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比如不理解,跟抑郁症患者说:“你的地位和收入都很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对他表现出不耐烦:“这点小事儿算什么?”或者想当然地建议:“出去旅游散散心,见见朋友就好啦。”这些劝解常常无效,或者适得其反。

其实,抑郁的情绪人人都可能有,我们可积极进行自我调节放鬆身心。比如冥想、听舒缓的音乐、洗个热水澡,做喜欢的事。彭旭说,抑郁症患者的状态如惊弓之鸟,痛苦煎熬又无力自拔。因为思维惯性,加上讳疾忌医,把自己困在陷阱里。除了专业及时的治疗外,朋友和家人要做理性的救助,不要急于求成。比如耐心倾听,让患者说出心里话,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让患者感同身受。在说话策略上,不谈消极的事,转为积极话题,比如快乐的经历、谈论亲朋好友,让患者找到价值感,找到希望。在肢体上的接触,可握住患者的手,安抚他,让他感到不被嫌弃。

社会偏见和资源匮乏是阻碍

我国在20135月就实施了《精神卫生法》,重视精神卫生健康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彭旭认为,目前社会上还缺少对精神疾病预防治疗知识的瞭解,存在对精神疾病患者不尊重或歧视现象。比如在文艺节目中以“精神病”或看精神科医生作为调侃对象,也让很多抑郁症患者长期躲在灰暗的角落里,不愿出来。

在我国,专业精神科医生严重不足也制约了公共精神卫生健康的保障。根据2015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我国精神科执业医师2.7万人,心理治疗师5000多人,总计3万多人。核算我国每10万人可获得的精神科医生资源不足2人。而其他中高收入水准国家这一数字一般在10~20人之间。我国从事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医护人员的缺口约为40万。

此外,我们在预防措施上的准备也相对不足,比如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谘询的普及性和专业性不够;再比如,患两种以上慢性疾病老人的抑郁症发病风险会增加7倍,但我们尚缺少积极的预防措施。

专家们呼吁,国家在逐渐加大对精神健康疾病防治投入的同时,全社会应重视关爱和尊重抑郁症患。有了亲友的陪伴与科学帮助,就能在抑郁症患者的心中点亮希望的灯,让他们重拾生命的信心与尊严。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