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总结保健品诈骗团伙骗老人套路:获客+推介看诊+销售(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保健 > 正文

法院总结保健品诈骗团伙骗老人套路:获客+推介看诊+销售(2)

2019-04-25 12:44 作者:admin

  以上案件中,70%的犯罪手法为通过会销,即以召开推介会、介绍会、免费体检、旅游等方式,实现当面销售;另有三起案件为电话、电视销售,证明会销形式诈骗依然是目前的犯罪高发区。

  4、看诊:冒充专家,军医、中医最为集中

  全部案件经由一线销售人员联络后,会销现场及电话推介中均由罪犯(雇佣)冒充医生完成看诊,其中40%案件属冒充中医,30%案件属冒充军医。

  5、重病:多普勒检查、体检报告、套取病情信息

  为促进销售,案件中罪犯均谎称被害人罹患重病,手法包含购买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为患者进行检测并编造检测结果;收集患者指甲毛发、伪造体检报告;或通过销售人员套取被害人身体状况信息,而后由“医生”夸大病情。

  6、销售:二次筛选,最大价差达266倍

  销售人员需进行二次筛选,集中邀请具有购买意愿被害人参与体验等互动环节,并通过限购、即将售寝、优惠等手段刺激购买。所涉药品包括猴菇香橼、金榛意仁、欧米伽3、火麻因子、天然松花粉、自制中药包不等。其中既包括具有批文的合规保健品,也包括假冒保健食品及自造食品,未发现有毒有害食品。

  销售单元价格从2600元到7900余元不等,其中最大价差为进货价30元的紫苏缴纳,销售价格达266倍。

  7、审判数据:涉众犯罪、犯罪金额高、退赔比例高

  该类案件系属与民生关联紧密案件,在司法方面呈现出涉众性。10起案中最大规模涉被害人82人,平均涉案34.5人;被害人集中分布于65周岁以上,80岁以上人员占相当比例。

  从案值上,最大案值达117万余元,平均案值为30.38万元;与之对应的该类案件中被告人退赔意愿及退赔能力较强,30%案件全部退赔,最低退赔额度为20%,平均退赔系属接近40%,被害人损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挽回。

  8、量刑:雇员担责,严格限制缓刑

  该类案件中公司集体作案、雇员作案情况突出;量刑呈现出对主犯严格量刑,对从犯相对轻缓的趋势,其中最重量刑为11年有期徒刑;同时14起案件中,除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外,无缓刑判决案件。

  9、警示!!!严防“次生诈骗”发生

  同时,法官格外提示大家,在高价购买保健品及类似情形中,消费者及其家属要格外预防“次生诈骗”,即犯罪分子在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后,以可以办理退款、退税等理由,以缴纳税款、手续费、保证金等名目继续骗取财物。

  在案件梳理过程中,法官总结,通过亲自实施或者倒卖被害人信息方式,该种“次生诈骗”发案率较高,必须警醒。

  【法官释法】

  很多人将虚构身份、夸大疗效、高价销售保健品行为理解为民事纠纷,其实是一种误读。如果销售者所虚构事实已经达到使销售者陷入错误认识而购买的程度,该种行为就达到了诈骗罪的标准。

  该罪的犯罪黑数相对较大,这一方面体现为全市范围内审结此类案件绝对数量小,与大众实践观感并不匹配;另一方面,在具体案件中,常出现被告人自认数额、在案账目、票据数额高于报案数额情况,表明由于缺乏报案,被告人部分行为无法被充分评价。

  法官提醒大家,遇到此类情况,应当及时报警并尽可能固定证据,既有利于挽回个人损失,也有利于打击此类犯罪。

  同时,该种行为不宜过分苛责老年被害人,部分影视作品中将被害人塑造为寻求温暖、贪小便宜且执迷不悟形象,并不完全符合实际。该类犯罪设计精巧、针对性强、分工明确,且自我迭代迅速,对其有效打击,需家庭、社会、司法机关形成合力。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