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婺城里的“幸福午餐”(2)
在陪孩子们吃饭的过程中,老师们会告诉每个孩子要吃“好”饭,会鼓励孩子“多吃蔬菜”“不能浪费粮食”。而为了培养孩子们“光盘行动”,午餐之后,学校还会组织各班进行光盘行动大比拼。每周的中餐,会有值周的同学对各班的剩饭剩菜过称,以评出每天“光盘行动”的优秀班级。以此来告诉同学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教育学生营养膳食不挑食到不浪费每一粒粮食;从学生就餐礼仪到感恩教育……红湖路小学于细微之处把学生教育和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其实,不光红湖路小学,在站前小学,除校长陪餐外,每天中午,学校还会安排高年级“小帮厨”给低年级的学生打饭,既鼓励孩子们友好互助,又让孩子们能够多多参加劳动实践。在环城小学,学校鼓励每一位孩子都要文明就餐,并将文明就餐纳入学校暖教育·微目标学生“就餐章”争章日常评价考核体系之中。
“我们希望陪餐制度制度不只是一同吃饭那么简单,更是学生教育一个窗口。”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家长陪餐逐渐普及开来
4月11日,站前小学推出了第一届“值日校长”竞聘活动,全校各班推选的50位家长参与“值日校长”的竞选,最后10位家长脱颖而出,成为站前小学第一批“值日校长”。
这不,上周,第一位“值日校长”陈郑宇的妈妈郑巧梅就正式上岗了。作为“值日校长”,郑巧梅会走进各个班级查看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还会旁听老师们上课。而检查食堂卫生情况、食材安全与否以及陪孩子们吃午饭也是她作为“值日校长”的一块重要工作。
“走进厨房,检查了食品的留样,同时,查看了餐具消毒的设施设备,学校的餐具消毒是蒸汽及紫外线消毒,设备齐全,记录完善……”在郑巧梅的值日工作日志上,她说,自己能够深入学校的后厨仔细查看每个角落,学校对于学生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让作为家长的她很放心。
无独有偶,在环城小学,为了更好地推行陪餐工作,学校也聘请了68位学生家长作为环城小学首批食品安全管理员和健康管理员。作为管理员,家长们有机会走进学校食堂看看干净、整洁、有序的用餐环境,能够更深入了解学校食堂的管理制度。墙上张贴着的每周菜单,让家长们对孩子们一周的饮食搭配一目了然。“在保证饮食安全的基础上,学校还变着花样地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比家里做的都要丰富,‘暖食堂’真的让我们感到很暖心!”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们在学校吃得好了,放学也就不惦记小卖部的零食了!”
管理升级筑牢“安全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婺城中小学、幼儿园供餐方式主要有自营食堂、托管食堂和外送配餐等。孩子在学校吃什么?吃得好不好?这些都是家长所关心的。“我们也没办法看到每个孩子吃得怎么样,只要安全健康就可以,重要的是学校食堂多向家长公开透明,这样家长就能安心了。”一名小学家长高女士认为,比如学校每周公开菜单的做法就很好,知道孩子每天吃什么,也便于在早晚餐做好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据了解,在保障学生食品安全方面,婺城区教育局有自己的严格做法。2016年,婺城区全面推行“阳光食堂”,对全区所有学校的食堂进行了全面升级,推倒原有食堂实墙换成防火透明玻璃,让食堂后厨从切菜、配菜、卫生清洁等各个环节都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学校还实行“责任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工具整理到位”4D管理模式,从而确保每个环节都做到位。另外,婺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明确校园食品安全“校长(园长)第一责任人”制度。校(园)长陪餐,陪的不是和孩子们共同进餐的形式,而是饭菜的质量与安全。老师和孩子,包括前来驻校的家长,吃到的都是一样的菜,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自己学校做得好不好,由自己学校说了可不算数。对此,婺城区构筑了学校自查、片区互查、市场监管局监查、教育局巡查的学校食堂立体检查体系,筑牢校园食品安全。特别针对索票索证、食品留样、食品贮存、餐用具消毒以及用电用气设备安全问题等关键环节开展分期专项自查,整改隐患问题。
为了营养均衡,婺城区教育局还要求各学校的加工企业方配备专职和兼职营养师,每天搭配合理健康的食品,规范学生食谱,保证粗细、荤素合理搭配;每周提前公布食谱,一周内食谱不重复,每周通过校园网站、学校公示栏和微信公众号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