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自敏:为血液病患儿点亮生命的灯盏(2)
从1987年在完成内科住院总医师工作到进入血液科病房,发生在孙自敏身上的故事数不胜数。这其中,有患者进入移植仓却没能走出来的痛苦,有自己眼睁睁看着要好的同学因白血病离去却无能为力的绝望,有几天几夜不眠不休、随时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的苦苦坚守,有干细胞的“种子”终于在患者体内扎下根、患者顺利出仓时的激动与兴奋,更有患者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来院随访时的感动与欣慰。
孙自敏治愈了当年5岁患白血病的袁为荣,已经长大的袁为荣时常来看自己的“孙妈妈”
孙自敏至今仍记得她主导的第一例脐血移植的成功案例。2000年,5岁的女孩袁为荣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疾病多发于儿童,发病急,来势汹汹,随时有生命危险。找到孙自敏时,孩子的情况已经非常不好。在明确诊断得到孩子家人的理解支持后,孙自敏和团队决定为小荣荣进行脐带血移植。这是一段辛苦并煎熬的过程。
孙自敏回忆,由于这是医院做的首例脐血移植手术,当时国内可参考的案例并不多。小荣荣移植手术后,出现了发热皮疹等反应,各项指标状况也不佳,大家都觉得了手术可能要失败了。
孙自敏并没有放弃,她像抓住最后一颗救命稻草般地翻阅各类文献,终于找到了世界首例脐血移植成功医生——法国女士Glukeman的邮箱地址,并将小荣荣的各种资料发给她寻求帮助。没想到这位法国女士回复了孙自敏。“她告诉我再等等,等到术后第50天再考虑其他后备方案。”孙自敏又燃起了希望。
令所有人欣喜的是,最终捐献者脐带血里的干细胞“种子”在荣荣小小的身体内扎根,发芽,移植获得成功。移植仓内,孙自敏和同事们陪着头发花白的荣荣一起度过了五周岁生日。生日蜡烛点燃,生命之光重新点亮,那种救治成功的感动,那种孩子重生的激动,孙自敏至今记忆犹新。 5岁的袁为荣至今仍称呼孙自敏为“孙妈妈”,这一声“孙妈妈”,让孙自敏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动力。不负重托,她默默告诉自己,要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感受医学的伟大,享受美好的人生。
如今,袁为荣已长成了一个大姑娘,身体非常健康,常人根本看不出来她曾生过那样一场大病。袁为荣时常来看望自己的救命恩人“孙妈妈”。如今的她也成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正用自己的双手守护更多人的健康。
在孙自敏的努力和带动下,医院把所有的移植病友组织起来,定期举办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友联谊会,移植后10周年和5周年的病友们一起庆生,展望新的未来。每次病友联谊会都是病友们人生中的大日子,这些在省立医院血液科顽强奋战的病友们,重焕新生,积极生活,重燃了许多人生的希望。
与孙自敏共事了20年的中科大附一院血液科三病区护士长吴云说:“每日都有全国各地的病人慕名来找孙院长看病。孙院长就是我们血液科的‘大当家’,有了她我们就有了主心骨。”“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从医以来,孙自敏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仁爱之心。她认为,乐于助人和帮助别人的人,也必将得到幸福和快乐。在孙自敏的心中,患儿一声声“孙妈妈”是对她最大的肯定和安慰;患者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随访和相聚,更是她一辈子的骄傲。
令孙自敏欣慰的是,儿子也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之下,走上了从医的道路,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治病救人这条路,这一家子还要走很长很长。
医者梦:建成全球最大的脐血移植临床研究中心
目前,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拥有国内开展脐血移植最早、完成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移植团队,是中国脐血移植的主要完成单位和重要力量,也是目前全球脐血移植病例数最多的移植单中心,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享誉盛名。最早接受脐血移植的病友已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近20年。该移植中心已建立了UCB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技术体系,2010年中心牵头成立中国脐血移植协作组,开展多中心脐血移植临床研究。
根据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CBMTR的统计,2018年上半年中科大附一院干细胞移植中心完成各种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国内排名前五,2018年脐血移植200例。截至目前,中国科大附一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已完成脐血移植近千例,每年完成的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占全国总例数的2/3以上,吸引了全国各地病友来安徽进行移植,其中90%病友来自外埠,外省病友及从省外返回的皖籍病友占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