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减肥笔”月瘦20斤?长得不美想得美!(2)
4月12日,《北京青年报》刊发《“月瘦20斤”的网红减肥笔是“黑户”?》,再次聚焦“减肥笔”的市场乱象及使用风险。文章称微商热销的“减肥笔”还没有获得许可进入我国,微商没有对该药进行运输、储藏、销售等权限。文章还列举了“减肥笔”可能会产生胰腺炎、胆囊疾病、肾功能障碍和自杀念头等副作用。人民网、环球网、扬子晚报网等200余家媒体转载,多关注“无进口许可”“或导致患胰腺炎等多种风险”“渠道不明”“使用需谨慎”等内容。
同时,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呼吁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减肥观”,不要被商家“忽悠”。如多彩贵州网发文《降糖药炒成“减肥笔”,逗乐吗?》称,经过专家解读,微商热销的“减肥笔”根本算不上减肥药,并且还有致癌的副作用,拿降糖药当减肥药,这是欺我无知,还是逗乐?是药三分毒,这样的“减肥药”用在我们身体上,不可怕吗?有需求才有市场,减肥确实烦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盲目的铤而走险,走捷径是行不通的。
不同媒体平台对比分析
以2018年11月20日~2019年4月18日为监测时间段,统计不同媒体平台报道量。从图2可以看出,微博和微信平台信息量占比较高,分别为63.9%、23.7%,其次为新闻网站,信息量占比为8.1%。
分析发现,《科技日报》《北京青年报》、新华网等媒体发布的文章关注度较高;在微博平台,@果壳、@新氧vedio、@佑道医生集团等账号发布的博文转评量较大;微信公众号“超级点子王”“温哥华头条”“搜狐新闻客户端”“新华视点”等发表的文章阅读量较高。
报道内容分析
以2018年11月20日~2019年4月18日为监测时间段,按转载量排序,新闻媒体相关报道的热门文章如表1所示。
表1 新闻转载TOP5
通过对热点文章进行内容聚类分析可见,媒体的主要关注点包括以下3个方面。
第一,关注“减肥笔”实际为获得FDA认证的处方药。
如《北京青年报》刊文《“月瘦20斤”的网红减肥笔是“黑户”?无进口许可》称,“减肥笔”是一种处方药(必须由医生开具),严格来说,甚至根本算不上减肥药。据FDA官网介绍,“减肥笔”在2018年申请FDA认证时曾遭到过美国消费者保护协会的反对,美国消协担心消费者过多使用这款药会增加患甲状腺癌和胰腺炎的风险。目前FDA还要求该药品生产厂家进行一项与使用“减肥笔”有关的潜在乳腺癌风险的评价。
第二,关注“减肥笔”未获得许可进入我国,并质疑其安全性。
如《北京青年报》刊文称,目前该药还没有获得许可进入我国,微商没有对该药进行运输、储藏、销售等权限。《科技日报》刊发《“减肥笔”可能是你减肥路上最失败的一笔》称,从海外购买“减肥笔”成为了微商、代购们的唯一进货渠道。如何能保证经过上千公里的旅途奔波,这些药品不会变质?即使安全带回,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的卖家,能够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吗?
第三,关注“减肥笔”的使用风险。
如《潇湘晨报》刊文《网红减肥针装着糖尿病的药》称,这种“减肥针”的主要成分为叫作“利拉鲁肽”的降糖药,作为一种处方药,不经医嘱而随意使用带有一定风险,严重的可致抑郁。新华网发文《自己打针就能轻松瘦?网红“减肥笔”风险几何》等。
微博与微信分析
以2018年11月20日~2019年4月18日为监测时间段,按转评量排序,热门微博如表2所示。
表2 热门微博TOP5
以2018年11月20日~2019年4月18日为监测时间段,统计微信平台相关文章的阅读量,按文章阅读量排序如表3所示。
表3 热门微信TOP5
网民评论
1.呼吁消费者认清“减肥笔”危害
@护海鲟:打一针就变瘦怎么可能,每次看这种新闻都觉得某些消费者的心真大!
@还是一碗泡面:减肥笔、减肥针这些产品,都不知道里边啥成分呢,肯定对身体有很大的副作用,大家都长点心吧。
2.谴责微商对消费者的欺骗行为
@Dengerii:很明显是微商销售的时候偷换概念,误导消费者,为了盈利真的是丧尽天良!
@上木荔枝的小牙刷:微商卖减肥笔的时候都说没副作用,这不明显欺骗消费者吗,还有很多人坚持在用的,减肥不要命吗!
3.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三横一竖叮叮当:国家不管管吗?这药随便往身体里注射,危害真的很大。
@抬头看鬼:这个减肥笔的成分不是降血糖的吗?用来减肥也太可笑了吧,药监部门是不是该管控下了!
舆情点评
有网民打趣称:“四月不减肥,五六七八九月徒伤悲。”“露肉”季节即将到来,减肥又成为很多女性津津乐道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