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产业贫富分化:下游苦战拼微利 上游企业收割市场(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快讯 > 正文

医美产业贫富分化:下游苦战拼微利 上游企业收割市场(2)

2019-04-27 17:41 作者:admin

  2017年,民营整形医院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当年中国约有4000 余家规模以上民营整形机构,以及大量未纳入统计的私人诊所。

  灼识咨询执行董事王文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传统广告、搜索竞价、美容院是医美机构的主要导流方式。由于受莆田系机构重营销驱动模式的影响和高度的市场竞争,医美机构现在的症结之一是营销费用高企。

  股权投资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2017年渠道营销费用占据了中国医美机构收入的50%以上。而高价引流费用挤压了医美机构的利润空间,从而导致过度诊疗、虚假广告、“黑诊所”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消费者的信赖危机,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试图从医美市场分一杯羹的企业,也在试探着解决“鱼龙混杂”的问题。此前,美团在供应链上游联动艾尔建、瑞蓝、华熙生物(00963.HK)等上游医美药品品牌商和经销机构,在网站上直接展示药品资质授权信息,同时在医美机构开通药品扫码验证功能。

  在王文华看来,如果上述策略可以严格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商家的正规性。此外,通过技术手段杜绝虚假点评,来确保评价的真实性,也可以推动商家的优胜劣汰。

  王文华介绍说,医疗美容行业主要包括上下游两个部分。上游包括医疗器械和药品的生产商,下游包括公立和民营等各类医美服务提供机构。目前,上游生产商主要通过代理商或经销商将商品销售至医美机构,医美机构再通过传统广告、搜索竞价等渠道抵达消费者。

  兴业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2017年医美行业的投资并购进一步加剧,到2020年医美行业的复合增速将达到15.5%。

  一个业界共识是,曾经医美行业的暴利环节多在下游服务商,而如今,医美产业链上利润的最大端在上游品牌商。

  在国内医美产业链中,上游药品、耗材及器械生产商通过经销商将产品销售给各类医美服务商,然后医美服务商以药品、耗材费用+手术费用的方式将产品转介给消费者。在过去,医美服务商的引流方式包括传统广告、美容院导流以及互联网平台等方式,而现在,包括正冲击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氧在内的医美APP 社区已经成为新型导流方式。

  4月23日凌晨,拥有新氧APP的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拟在纳斯达克上市。

  此外,经过20天上市辅导的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熙生物”),近日成功上榜科创板受理名单,是名单中唯一一家医药制造企业。

  华熙生物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又名玻璃酸、玻尿酸)制造商。提起玻尿酸,不少爱美女性用它来除皱、保湿,还可以填充面部凹陷部位;而肉毒素一般用来去皱和瘦脸。目前,包括玻尿酸、肉毒素在内的医美上游生产厂家利润率基本可以保持在30%以上;而过去赚钱的下游医美机构盈利能力则大不如前,利润率仅仅维持在3%上下。

  医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照顾好中国消费者的“面子”,对上游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竞争力都是一场严格的考验。

  反应最为迅速的莫过于上市公司。玻尿酸和肉毒素一直是销量最好的上游微整形产品,二者均存在一定的行业准入门槛。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上市公司中,除了华熙生物,包括双鹭药业(002038.SZ)、华东医药(000963.SZ)、昊海生物科技(06826.HK)等公司都在玻尿酸业务领域有所布局。

  华熙生物还尝试进入化妆品市场。2018年底,其携手故宫文创推出郎窑红、豆沙红以及变色人鱼姬等口红产品以及面膜等。

  “变美一点,主要是让自己更开心了。”杨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她的下一步“变美计划”就想试试注射玻尿酸产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