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大法”千千万 警惕赔了夫人又折兵(2)
实际上,人体自带排毒功能。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都可以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清除排泄机制。此外,人体还有一套庞大的细胞吞噬系统、循环系统、内脏排毒代谢系统以及组织液里的补体系统等,为人体打造了天然保护屏障。
“肝是重要解毒器官,淋巴结与淋巴管是免疫系统也是毒素监控系统,能阻挡病毒等微生物入侵。”潘国凤表示。
因此,对于身体健康、饮食排泄状况良好的人,机体的内外环境十分稳定,拥有足够的防毒、解毒、排毒的能力。
一些常见疾病,如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时会被当做体内“有毒”的表现进行炒作,如果患者贸然使用“排毒”产品,不仅会加重肝、肾等器官的负担,还会延误治疗,浪费金钱和时间。
为何有那么多人对各类“排毒大法”趋之若鹜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毒的概念粗略而笼统,人们对于毒缺乏科学认知。张慧表示,很多去排毒的人并不知道什么是毒。
专家表示,从狭义上讲,毒涉及到具体毒物,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毒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的损害,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从广义上讲,毒为何物难有定论。有人说毒是内生之毒,指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比如自由基、胆固醇、脂肪、尿酸、乳酸等;也有人说工业社会造就的环境污染与食物污染,使人类生存环境中毒素堆积;还有些人说毒与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有关,因此“排毒”源于中医。但实际上,中医从无“排毒”一词,有的仅是“毒”或者“邪气”的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毒是一个中性词,一种物质对人体有毒还是有益是相对的。有时适量毒素反而对人体有益, 如蛇毒抗血栓,砒霜治疗白血病,斑蝥素可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等。相反,即便是对健康有益的东西,过度使用亦会演变为毒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张慧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对“毒”的理解千差万别,导致一些“排毒”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因为概念的模糊为商家的忽悠提供了空间和便利。
不了解毒之前,没必要谈毒色变,更没必要对“排毒”趋之若鹜。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才是最佳的排毒手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