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发布(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2018年度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发布(2)

2019-04-27 23:22 作者:admin

全国现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科专业,348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15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教育,全国范围内共有17个社会工作方向的博士点,每年培养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近4万名。

2.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逐年增加

2018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人数首次突破40万人,较上年增长30%。

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有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共439266人。其中,广东持证社会工作者超过8万人,江苏超过5万人,浙江超过4万人,北京、上海、山东超过2万人,有力推进了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

3.参加专业培训的人员数量保持稳定增长

2018年全国共有135.2万人参加各领域、各类型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较上年增长98%。其中,浙江、河南、广东、四川培训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超过15万人次。

4.人才激励——社会工作资金投入

2018年各地社会工作资金投入61.12亿元,较上年增长19.6%。其中,上海、广东资金投入超过14亿元,北京超过5亿元,天津、江苏、浙江、河南、重庆超过2亿元。

(二)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基本建成

2006年建立了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制度,2008年先开通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工作。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人才队伍和稳定的人才梯队。2018年3月21日,民政部网站正式对外公布了《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至此,我国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体系基本建成。

(三)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多元化

1.“专才”型人才培养的趋势日益突现

近几年,社会工作行业逐渐加深了对培养“专才”型人员的关注,各地积极开展专业技巧方面、实务模式方面的专题培训,扎实提升社会工作从业者在具体实务领域上需要具备的专项技能。

2.远程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远程教育正逐渐从传统高等教育的补充力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采用远程教育的形式为社会工作行业相关人员开展学历高等教育,具有教育不受空间限制、教育方式灵活多样、教育对象扩展到全社会、教育资源共享等优势。

四、社会工作实务

(一)社会工作扶贫精准化

民政部在全国35个县(市、区)大力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有效途径,资源整合,呼吁多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同时,组织实施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社会工作教育对口扶贫计划,为贫困地区选派了6000名、培养了3000名社会工作专业骨干,协调东部地区和发达城市的332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结对帮扶贫困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民政事业单位,支持202所社会工作高等院校在118个贫困县建立151个社会工作实习实训基地,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

(二)社会工作禁毒全过程跟踪

随着系列禁毒社会工作利好政策的出台,各地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投入量有所增加,开展了各类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旨在增强社区居民“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形成禁毒“防护罩”。

(三)医务社会工作全面推进

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地结合临床实践、本土化经验、政策和特点,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模式,根据医疗不同领域及内容及实务经验,探索出一整套专业服务通道。

(四)多方鼓励、支持儿童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作为保护儿童未来发展的新兴力量,各地在不同层面开展了各项服务及活动,从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四个层面,为儿童提供心理、生活、学习等多方面服务。

(五)残疾人服务与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

社工队伍在残障福利服务领域广泛介入,广泛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初步形成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料与社会工作服务相互支持的服务模式。

截至2018年11月,全国养老机构共有1.68万名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服务理念,融合当地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及各方力量支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

(六)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全面开展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