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7.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05.5亿元,增长6.9%;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4.2亿元,增长15.2%。按消费类型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16.3亿元,增长7.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3.4亿元,增长8.8%。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达20.3%。全年限额以上网上销售额增长17.4%,零售额增长24.5%。
六、开放型经济
外资利用稳中提质。全年新设外资项目168个,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1.8亿美元(省口径),比上年增长0.3%。新设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73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16个;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40%,和兴汽车被认定为全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台资高地建设加快推进,新引进及增资台资项目48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数增长45%,连续7年获评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
对外经贸加快拓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33.7亿美元,增长12.1%;进口16.4亿美元,增长0.6%。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40%以上;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比重58.6%。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934户,较上年增加71户,进出口超亿美元企业11户。新设境外投资项目10个,完成外经营业额1.73亿美元,增长10.8%。
平台载体提档升级。清河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排名上升至第12位;涟水、金湖开发区进入省级开发区苏北前十强。口岸平台功能不断拓展,淮安一类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10万人次。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申创工作有序推进。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投资再创新高。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34亿元,比上年增长9.8%,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完成线下主体工程,徐宿淮盐铁路完成铺轨,综合客运枢纽全面开工建设,宁淮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348省道洪泽绕城段、淮安区东段建成通车,420省道金湖段、235国道盱眙段等干线公路建设有序推进。京沪高速公路扩建淮安东、淮安两个互通开工建设。淮安港许渡作业区、城东作业区一期工程建成使用,新增港口吞吐能力800万吨。淮安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成使用,金湖通用机场开工建设。
运输业稳定增长。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1.29亿吨,货运周转量398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9%、2.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2万标箱,增长17%,占全省内河运量60%。淮安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1.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286吨,分别增长18%、26%;新增柬埔寨、泰国等航线,通航城市增至30个。全市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大幅提升至97.09%;新增18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镇村公交覆盖率100%。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04公里,一级公路里程749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邮政业务收入21.79亿元,增长17.3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万户,下降9.3%。移动电话用户481.77万户,增长8.3%。年末互联网固定宽带用户91万户,增长8.4%。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旅游业总收入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09.23亿元,增长15.7%;旅游外汇收入2357.36万美元,增长11%。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292.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6万人次,增长8.6%。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2家,其中5A级1家,4A级16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52家,省级自驾游基地3家、旅游度假区2家、工业旅游区2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省旅游风情小镇1家。星级旅游饭店29家。旅行社110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2家、出境社5家。持有电子导游证导游2013人。西游乐园、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二期、中国漕运城、金湖水上森林休闲旅游度假区、萧湖景区生态旅游二期等,被列为2018年省级重点旅游项目。
八、财政、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