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培养文物修复专家?(2)
卡库利教授回答说,文物保护作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科学”,学生可以来自各种学术背景,但均需接受跨学科的专业训练。而文保科学的专业细化和跨学科特点,倾向于要求从业者达到硕士及以上水平,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
据她介绍,为了让不同本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在硕士毕业时达到同一水准,美国高校的文保硕士项目会设计一系列理论和实验室课程,并要求学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她的研究组学生本科毕业于材料科学与工程、考古、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个科系,攻读硕博期间需要学习材料科学系常规课程,但往往会专攻结构材料或陶瓷材料,论文主题则来自材料科学与考古和文物保护的交叉领域。此外,加大洛杉矶分校还与盖蒂博物馆合作,以跨学科方式合作培养文保修复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卡库利教授2005年进入加大洛杉矶分校后,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创立了“考古材料团队”,既培养从事文物保护的硕博生,又借此拓展材料科学领域材料研发范围,结合田野考古与文保科学,把古代材料和技术纳入当代材料工程、光学材料和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的前沿研究,与改良和创新材料的研发结合,相互汲取和激发灵感。
这种做法,颇像在自觉自发地“古穿今”“今穿古”,今为古用,古亦为今用。她介绍说,实际上,材料工程学家研发或改良新材料时,也能从研究古代技术和古代材料中获得良多启迪。例如,研究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塔拉帕卡岩刻,分析古代材料在特定环境中如何降解,有助于研发耐久性强的新材料。又如,通过原位合成羟基磷灰石,不仅能帮助修复脆弱的古代壁画,还可由此开发具有新型固化性能的仿生系统。
文物修复师要学哪些课程
马啸介绍说,美国文物修复师培养常采用高校与博物馆合作方式,对学生本科背景虽无限定,但对理工基础要求较高,录取基本要求包括至少一年以上理工科学习基础。美国高校文物修复教师也多具备理工背景,熟悉颜料、科技考古、有机化学、矿物学、高分子化学、金属学、保护应用等。
一般来说,美国高校对文保修复师采取硕士三年学制培养模式,学生校内学习有奖学金,校外实习有工资。在读期间,理论课和修复实践课(含实验室和实习)基本各半,而理论课中现代科学分量很重,其后的博物馆实习期长达一年。鉴于多数文物并不来自美国本土,因此对文物修复人才还有一项特殊要求:掌握一门非英语语言。通常,学生在入学一段时间后即可确定文物材质的主攻方向,美国高校文物修复专业往往采取独立的学院制,对师生的考核由学院自行决定,硕士生毕业无需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由于在实验室和实习期间积攒了一定经验,学生基本上毕业后就可直接承担修复工作。
卡库利教授介绍了加大洛杉矶分校文保硕士课程的具体设置,涉及有机和无机、考古与人种学等不同门类的材料及其结构、性质和病变老化科学。为避免内容重复,各门课程对教学内容作了明确设计。其中,基础课程会涉及不同材料常见的孔隙、干湿、相变等变化机理;纪实和分析摄影课程讲授如何记录摄制文物资料、观察识别文物材料属性及运用的古代技术。科学调查课程分成课堂讲授与实验室操作两部分,讲授数据分析、文保基础和先进表征技术及文物修复和处理方法等。文保材料课程讲授包括聚合物、溶剂、无机矿物在内的各种文保修复材料的化学性质及其与文物原始材料可能发生的相互反应,这些知识对特定文物修复材料的选择和处理至关重要。
此外,环境参数课程讲授博物馆馆藏文物和档案的预防性保护措施,伦理课程探讨文物保护行业规章制度和职业操守,民族志和田野考古课程通过具体案例和情境展现文物材料的文化和考古价值。加大洛杉矶分校的文保硕士项目共设有七门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室课程,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包括第一学年的暑期实习和第三学年的长期实习,这是针对文保行业需要学生具有实践经验的特点设置的。
在美国,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同样需要政府支持。卡库利教授说,虽然美国文保修复能够获得各种私人基金会资助,博物馆也会为硕博生提供带薪实习机会,但政府支持仍非常重要,“文保教育十分昂贵,政府支持与否会有很大不同!”从某种角度说,国家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文保修复人才获得的待遇,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