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弑母案”落网细节曝光:国内逃亡3年,白天教课晚上陪酒(3)
曾有不少网友揣测,吴谢宇弑母是受不了母亲的强势控制,于丽认为并不是这样,“他很有主见,绝不是一个被母亲操控的人。”在于丽看来,吴谢宇做事极有自己的计划,“比如他母亲要求他今晚看完这篇课文做个配套练习,但他一个月前自己就通读了全书,做遍了所有可能涉及的题,也找了各种课外书了解了文中的背景。”
于丽回忆,高中时,吴谢宇曾以母亲为骄傲,“他妈妈是历史老师,记得第一次提起的时候他还蛮骄傲的。”
6
高中暗恋对象:“芭比娃娃”型的女生
于丽回忆,吴谢宇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他如果打算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就绝对不会早恋。”
有网络传言吴谢宇是同性恋者,于丽认为不可能。据她观察,吴谢宇曾经暗恋过高中班上的女生,“这个女生是个芭比娃娃型的美女。”但整个高中阶段,吴谢宇并没有谈过恋爱。于丽告诉记者,直到大二去北京见吴谢宇那次,他依然提到,自己还没有女朋友。
于丽说,她甚至曾以为吴谢宇厌恶女生。此前曾有报道吴谢宇交往过一个性从业者的女友,并提出过求婚,这是让于丽非常不能理解的地方,“这是我最想不通的地方,我以为他厌女症。”于丽回忆,曾经吴谢宇说过“女人和成就比起来不算什么,女人不在我的人生计划内。”
直到2014年于丽去北京找吴谢宇玩时,她觉得吴谢宇的这个想法依然没有变过,“至少在2014年我去找他的时候他还是一心向学的,别人去找他玩都要被按着一起自习,读博做学术才是他想要的。”
从曾经学校的骄傲,到现在,于丽说吴谢宇成为了“学校的痛”。
同学们私下还是会偶尔谈论起这个曾经“大神”一样的人,“他的英语口语极好,是可以倒背《I have a dream》那种级别的人,而且这么多年他除了学习也没有打过工,我们都以为他早就逃出国了。”
7
三年逃亡经历会对量刑有何影响?
律师解读:或被认定故意杀人
三年逃亡经历会对其量刑有何影响?
27日,北青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刘昌松律师。他表示,从目前重庆警方公布的落网细节来看,“吴谢宇是被抓获归案的,而且长达三年时间一直在外逃窜,这样不仅少了自首的法定从宽情节,也说明其认罪悔罪态度很不好,这在量刑上是个酌定从重情节。”
刘昌松律师认为,考虑到该案情节十分恶劣,社会影响很大,“从大众的道德认知来说,杀害自己的母亲天理不容。虽然司法解释称,家庭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一般不判处死刑,但本案很可能不适用,因为本案不是一般情形,最后被判处极刑的可能性非常大。”
与此同时,他还提到,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吴谢宇在实施犯罪前就已经通过网络购买了活性炭等作案工具,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他杀害母亲一事是事先有预谋的,这一点也会影响法院最终判决时的量刑,“有预谋有计划杀人,相比临时起意、激情杀人,主观恶性要大得多,量刑上也应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