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如何走出去?中外专家告诉你(2)
事实上,世界上对中药的需求非常巨大。王梅博士举例说,比如早期血管硬化症,单靶点、单功能的西药没有办法治疗这样的慢性疾病,而几千年积累的中医中药多靶点、多功能的方法能够预防和治疗长期的慢性疾病。
王梅博士表示,从全球范围看,欧盟市场无论是它的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市场的成熟度和发展潜力,还是对中医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都应是中药国际化的主战场之一。更何况,欧盟的植物药市场准入,被包括欧盟成员国在内的近100个国家互认,市场化潜力巨大。所以,她致力于“用欧盟标准来对中药植物药进行标准化。”
中医在欧洲受欢迎
中医在欧洲很被认可,只有1700万人口的荷兰就有2000多家中医诊所。“中医在欧洲越来越受重视”,德国药典委员会(DAB)生药部门主席、欧洲药典委中药员会前主席格哈德·弗兰兹(Gerhard Franz)教授表示。他曾将70多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被誉为中药国际化的“引路人”。他积极肯定中药的价值,并对于中药走进欧洲持积极的欢迎态度。
德国药典委员会(DAB)生药部门主席、欧洲药典委中药员会前主席格哈德·弗兰兹(Gerhard Franz)教授。
他说:“我们有责任帮助质量可靠的中国药企、中成药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中药国际化是一种双向需求,中医西医虽然体系完全不同,但是文化、科学方面可以求同存异,达到融合。更好融合的前提是中医医术如何量化,并建立智慧库,让更多中国以外的医生能够及时沟通交流并学以致用。中医在欧洲越来越受重视,为此欧盟药典专门设立了中药委员会,中医的未来在于和国际标准及市场接轨。”
“走出去”要组建“远洋舰队”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代以来,共有地奥心血康胶囊、通心络胶囊、抗病毒口服液、丹参胶囊、胆宁片、佛慈浓缩当归丸、香雪板蓝根,华佗再造丸等8个中药产品,分别以药品、欧盟植物药或传统草药、天然健康产品、治疗性药品的名义在荷兰、瑞典、加拿大、俄罗斯、越南等国注册成功。
厚冰已破,百舸未至。参加论坛的中外专家认为,目前中药“走出去”的成果,只能算是少数科学家和中药企业的“试水”个案。目前的国内外产业政策环境对中药国际化非常有利,中药产业界要尽快破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认知误区,抓住中医药“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找准方向,科学“出海”:标准和创新是中药国际化的双桨。中医药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文化。近现代以来,强调标准疗效、单一靶向的西医西药一家独大,对注重整体观、辩证施治的中医药有疑惑、误解甚至排斥,都可以理解。中医药要想真正“走出去”,为全人类健康服务,就要在坚持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的自尊自信同时,认真做好质量标准控制和科技创新两篇大文章。
产业统筹部门和有条件的企业要形成合力,“组团出海”。在地域上,“一带一路”所涉国家,皆可尝试;在品类上,不管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还是保健品、原料药、农产品,都应积极尝试;科技创新领域,只要是有利于中医药“走出去”的跨国协同创新,都应支持、鼓励。唯有集群化的“远洋舰队”,才能有效应对中药国际化的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