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黑龙江多家医院中药配方颗粒试点成为圈钱工具(2)
此前的2001年7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华润三九、江阴江天、广东一方、四川新绿色、南宁培力和北京康仁堂(红日药业)等6家获批成为首批“试点生产企业”,此后,国家相关部门未批准其他企业入场,实际形成“6家企业垄断”局面。
面对超百亿市场的大蛋糕,各家试点企业纷纷“跑马圈地”,形成各自的销售势力范围。其中华润三九占据广东山东市场、北京康仁堂占据京津市场;江阴天江和四川新绿色则在黑龙江市场争夺。
尽管诸多问题悬而未决,但在巨大利益诱惑之下,上马配方颗粒生产线的企业越来越多,大有“抢跑”之势。
2016年1月19日,华通医药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景岳堂药业有限公司近日收到有关中药配方颗粒的《药品GMP证书》。早在去年10月29日,华通医药就已经为景岳堂药业增资至6000万元,直接瞄准配方颗粒市场。
2016年1月22日,康美药业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宣布公司拟投资6.5亿元在广东省普宁市建设中药配方颗粒项目,新建生产线12条,中药年提取能力6000吨。
15载争论难平
虽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已经15年,但争论依旧难平。
力推配方颗粒者认为,它颠覆了传统中药的存在方式,在药效和药理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只是让中药服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反对者则认为,它违背了传统中医“临用煎汤、诸药共煎”的理论,免煎配方颗粒还淡化了药材的道地性、药性、炮制方法,无法解决先煎后下的难题,而且在规格上比较单一,限制了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在用量上随机加减的灵活性,这些都会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缺乏相应的权威标准和技术规范。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过程亦存在争议。
记者试图找到配方颗粒临床研究情况,为此走访黑龙江多家设立中药配方颗粒的医院,都称“没有这方面数据”。黑龙江省卫生厅中医医政处回应本报记者称,中药配方颗粒属于小众的项目,不了解在黑龙江销售情况和临床使用情况。
在黑龙江省一家较早引进中药配方颗粒的医院里,一位骨科医生告诉记者,他们医院中药配方颗粒的效果研究数据,在临床上是缺失的。“现在医院只看重经济效益,根本不会留患者电话进行回访。”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试验医院的范围也被扩大。
2001年7月5日出台的《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中,关于品种使用范围项规定“申报企业应将过去进入科研用药范围内的临床科研单位名单上报(包括临床科研单位简介及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情况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不得再另行增加临床医院。”
记者了解到,早在六家药企试生产之初,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则上要求是在三级以上中医专业医院或中医专业医院开展临床试验。
但在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省内中药配方颗粒的地方管理机构,这里的工作人员回应记者,中药配方颗粒在黑龙江省凡是二级以上医院都可以销售,所以县级中医医院销售都在政策允许范围内。
囿于信息不对称,普通的消费者一般并不知晓中药配方颗粒在应用中的试点、试验特性。
黑龙江省方正县中医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记者在这家医院遇到正在购买中药配方颗粒的患者刘某,她称自己并不清楚这个药和传统中药的区别:“不知道,医生给开的。”关于配方颗粒会比传统中药价格高出30%的情况,她也称不知情。四川新绿色药业的药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县医院每年都会有60-70万的营业收入。
一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候说,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之所以15年难出台,有政策原因也有标准难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