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扬帆起航再出发(2)
该医院的惠民创举不止这一件。吴琼说,为提高群众健康水平,院党委决定从2018年10月10日起将住院患者门槛费从1500元降到600元,为此,医院每年要减少1300多万元收入。
同时,患者可以在医院完成包括就诊、缴费、健康体检、大病救助、健康扶贫减免补助“一站式”结算等多个环节,不用多跑路,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对此,前来就诊的群众连连称赞。“现在小病去镇卫生院就可以看好,如果严重一点,拿着医保卡到县医院或到州医院住院治疗,不仅看病方便,自己花钱也不多。”家住隆务老街的藏族老人多杰说道。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那么这种实惠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感知——
197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只有568万元,到2017年达到47.2亿元,增长了829倍,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改革开放以来,近8万名农牧民群众通过游牧民定居、党政军企共建、美丽乡村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定居房;
此外,自从建立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区,黄南地区生态保护工作进入了历史上最重视、投入最大、保护与治理成效最明显的时期。
不得不说,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迅速提高的40年。在这条岁月长河里,黄南州始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不断释放出改革红利,全州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借文旅之路走进黄南
丹霞地貌、隆务老城、热贡艺术、传统古村落,还有麦秀国家森林公园、辽阔的大草原……说起黄南,这一张张充满地域色彩的“黄南名片”让人浮想联翩。
改革开放之初,黄南州旅游设施简陋,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很多景区景点“藏在深闺无人识”,旅游业几乎是空白。
40年来,黄南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扩大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旅游业迎来大跨越、大发展。截至目前,黄南州已拥有旅游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287处,获得国家级文化旅游名称20个,成为西部地区拥有国家级文化旅游桂冠最多的地区之一。
2014年,同仁县为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藏族画家之乡”隆务镇吾屯村启动了热贡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规划总面积50.6公顷,总投资近8亿元。为此,吾屯村群众积极性高涨,于当年成立了文化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和投资入股的方式开发园区,入股资金达5000多万元。
不经意间,旅游业开始成为黄南州带动多行业、多领域发展的新引擎,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黄南州招商局局长仁青卓玛说,近年来,黄南州以文化旅游招商为主线,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加大项目资源的推介宣传力度,尤其是天津市对口帮扶黄南州以来,一大批好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投产。
2011年,天津滨海聚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在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开发纯净水开发项目,多年来,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还积极响应国家生态保护号召,建立了300平方公里专属水源保护区。
仁青卓玛说,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全州上下活力动力竞相迸发,充满了创业兴业的浓厚氛围,在此过程中,政府坚决兑现对投资商的各项承诺,切实保障投资者的投资权益,做到招商、亲商、重商。
津洽会、青洽会、藏毯展;北京、天津、杭州……随着一个个黄南特色产业招商推介会的举办,开放的黄南热忱迎接着八方来客。
据悉,仅2017年,黄南州新建续建项目就达到801项,投资突破100亿元大关,创历年之最,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这是改革开放创造的奇迹。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回首40年,黄南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站在新时代,黄南整装再出发,一路高歌猛进。
视点短评
改革开放重在激发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命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