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男医生刘淼:从被孕妈拒绝到“妇女之友”(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正文

产科男医生刘淼:从被孕妈拒绝到“妇女之友”(2)

2019-05-04 04:58 作者:admin

“如果为了1%的机会就去冒险非常容易失败。凡事尽善尽美不见得就是最优化。”刘淼说:“当医生做到一定时候会发现,医生并不是万能的。要懂得承认失败,承认自己的不足,懂得及时收手。”

生育是女性的权利,过去的一段时间,艾滋病感染者往往被建议不要孩子。“得艾滋病的产妇有一批是因为从事性工作或吸毒人群,本身对于健康的认知度比较低。”刘淼称,她们一般不会到大医院,而是去小医院生孩子。

另一方面,由于许多艾滋病产妇也倾向隐瞒病史,当快生产的时候才告知医生有艾滋病,造成婴儿也感染艾滋病。刘淼称,如今通过普及常识、定期产检,相当一部分身患艾滋病的产妇,可以成功实现母婴阻断。

事实上,能够遇到艾滋病产妇的概率一年可能只有2、3例。刘淼刚工作时,乙肝患者比艾滋病患者数量要多得多。

过去因为缺乏样本数据,认为通过给大人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通过剖腹产而非通过产道分娩、不喂奶等方式可以减少乙肝传播,但后期通过大样本追踪发现这些都是没必要的。

随着医学进步,乙肝被认为可防可控。刘淼称,通过给大人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给孩子注射乙肝疫苗,定期随访,可以让乙肝病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乙肝的母婴阻断经过了失控、恐慌、避讳到现在的理性的发展过程。”刘淼表示,艾滋病的母婴阻断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只是目前,艾滋病还处于避讳的阶段。

从艾滋病、乙肝患者不敢生、躲着生到现在可以通过母婴阻断成功生产;从以前忍着疼生孩子到现在的无痛分娩……17年里,刘淼见证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

医学世家 传承济世救人杏林精神

这让刘淼开始思考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的重要性,教会人们如何理解生命,教会患者如何接受不可抗拒地死亡规律,有时候比精湛的医术更重要。

临终关怀不仅旨在使临终者舒适、平静、不留遗憾地走完人生,更体现出维护临终者尊严,也对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少遗憾和痛苦。

“摸头是长辈,摸手是朋友,摸肩是同事”他认为,医生对患者表示慰问时,手放在不同地方,言语措辞的细微变化,都会让患者体会到“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所以他认为,对患者的临终关怀,需要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规范动作及语言。以便医护人员真正走入患者的内心,帮助他们减少心理痛苦。

“能直言不讳地谈论死亡,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也能促使患者为自己的后事做妥善安排”他认为,通过死亡教育的学习,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体面而有品质的走完人生最后阶段。

目前,他正在通过出书、演讲、传统媒体、自媒体等形式,结合自己临床经验,推广死亡教育,宣传人文医学的重要性。

传递:拿着话筒上电视推广死亡教育

通过17年的耕耘,刘淼的医术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有一年,在妇科办公室,有位老人家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进来,问谁是刘淼医生。

老人家说当年她女儿生孩子,到了最后时刻,精疲力竭,小孩的胎心也不好,是刘淼拉着她女儿的手,一直鼓励她,帮助她,最后顺利把宝宝生下来了。今天去儿科看病,顺道过来看看刘淼。从楼上找到楼下,就想让孙女亲自对刘医生说声谢谢。

当小姑娘走到面前,眨着明亮的眼睛说:“谢谢叔叔。”那一刻,刘淼说自己感到无比快乐。

刘淼出生于医学世家,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对于他要当一名妇产科医生的选择,家人自始至终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刘淼的高祖父是一名中医,有很多古书、古方,无论外科、内科、妇产科都要看。父辈在给刘淼讲家族故事的时候,曾听过高祖父有一次遇到过产妇大出血。“当时产妇人快不行了,但高祖父通过熬一些中药,让她服用后,血就止住了。”

因为底下孩子多,刘淼的曾祖父就给每个人单独传一门,传给刘淼爷爷的就是妇科和儿科。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