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消费贷围猎 大学生眼中的消费贷款变迁(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正文

医美消费贷围猎 大学生眼中的消费贷款变迁(2)

2019-05-05 17:26 作者:admin

  对于在校学生使用消费贷款,小琳所在的学校以及其学院态度非常谨慎。小琳听闻自己学院出现过几起学生消费贷款无力还款的事件。小琳表示,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学校出面和这些贷款平台商谈,力求不给学生造成压力。与此同时,小琳的学校还设有专项贷款,如果学生急需用钱,可以到老师那里申请,额度在3000到5000。

  2016年4月,教育部与原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实时预警机制和应对处置机制。

  作为一家提供个人网贷援助和债务重组的公司,“债缓还”曾经在去年年中发布过关于其进行债务援助的用户特征画像报告,文中指出最终负债高企的学生群体最初的借款原因往往是过度消费,比如手机分期。“学生是一个极为容易跟风,也比较容易受骗的群体,往往虚荣心也比较强。”该公司联合创始人苟宏祥表示。

  小琳的室友李雪(化名)在大三的时候曾经在学校对面的手机店分期购买过手机。“当时没钱,但是想买手机,手机店老板和我说可以分期,不要手续费,总之是说了一堆,我就稀里糊涂选择了分期。”李雪说当时是老板打电话让专门做分期业务的业务员来和她签的合同。李雪表示签完就后悔了,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回到宿舍,李雪仔细算了一下,发现还是需要手续费的,两千五的手机,加上分期的手续费一共要花3100元左右。李雪向室友小琳求助,俩人去到店里和老板沟通,“那个老板说自己没有责任,完全不理会学生是否受骗。”小琳如今想到这事内心还有些气愤,后来她们把办理分期的业务员约出来要求退贷款,业务员说白纸黑字有合同,前三个月不能退,说让她们过三个月一次性把后面的钱交清就行,后面就不要手续费了。“后来是室友们凑钱,我才去还得款。”李雪说。

  这件事让小琳和室友们对消费分期购物的态度变得谨慎。其实,她们对针对学生的校园贷划分认知非常模糊,“有些时候会觉得不对劲,但是否合法还真的没有想过。”小琳说。

  实际上,当时关于校园贷的相关监管条文已经出台,2017年9月,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回答记者关于“大学生陷入校园贷的泥潭”的问题时表示,上述《通知》明确取缔校园贷款这个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同时他指出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指出,根据相关规定,目前只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做校园贷,主要指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以小琳提到的校园周边针对学生的医美贷款为例,薛洪言表示在校学生需要能够分辨贷款机构是否具有校园贷业务资质,如果具有校园贷资质,贷款产品本身也合规,借助校园附近场景进行获客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也提示到,即使合规,也要注意认真核对合同条款,包括利率等内容。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贷款业务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来说依旧敏感,明面上都不会主动去说。

  小琳也意识到自己和周边同学的相关金融知识比较欠缺。“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在包括浙江工商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高校进行校园讲座,利用我们掌握的数据和案例,科普金融知识,呼吁大学生理性消费。”苟宏祥说。

  2015年入学,小琳一路走来见证了校园消费贷款的“风生水起”和后期的负面不断,面对如今针对学生的各种消费贷款,她的心态已从一开始的跃跃欲试变成了“三思而行”。最近她要考研了,想买个平板电脑看课程,她发现网上的价格很优惠,而且分期不要手续费。“但是我和室友都觉得,要是能够一口气付清的话,还是不要分期吧。”小琳说。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